第1663章 圣元纸贵(第1 / 2页)
当年方运在宁安县革新,许多孔城人发现很好,于是,孔城很快成为第二个车马必须按照规定方向行驶的城市、第二个有人行横道的城市、第二个加大力度奖励工家人的城市……
大多数读书人只当是普通的夸奖,但极少数读书人却看出门道:陆怀江明显是说,《民报》在拓宽人族圣道,甚至可能开创一家新圣道,从而诞生一位新的半圣。
《民报》在开售的同时,董文丛便听从方运的命令,在论榜公布《民报》的全版内容,引发全天下读书人的强势讨论。
由于圣院只设象州为《民报》试点区域,圣元大陆其余地方买不到这份独特的报纸。
一些小城市人少,当地官员本以为卖个五六万份已经不错,可谁知道在本城居民买得差不多的时候,周边村镇的人排着大队杀过来。
象州官员和读书人的官印被来自人族各地的传书塞满,各地读书人纷纷请象州读书人帮他们代买一份《民报》创刊号作为纪念,即便是从未见面的人,也能拐弯抹角找出关系,甚至有人连祖父辈见过一面的交情都拿出来。
除却象州之外,城市文院附近的笔墨纸砚被纷纷赶来的读书人买空,许多读书人涌到文院附近抄写《民报》的内容,有的什么都抄写,有的只抄写跟科举有关的,有的则只抄写方运的战书。
于是,比当年“洛阳纸贵”更夸张的事席卷全圣元大陆。
各地官员屡次阻止,均遭众多读书人对抗,一些明年要考童生试的家长甚至对着当地官员破口大骂,让那些官员无可奈何。最后,当地的官员不得不开始舌绽春雷,慢慢阅读《民报》的内容,让本城的读书人记录。
许多人看不到“论榜”,一些举人干脆提笔抄写《民报》内容,就在文院门口供其他读书人阅读抄写。
人族万城,超过三成的城市有官员在舌绽春雷朗诵《民报》,让各地的史家读书人不得不提笔记录这前所未有的场面。
中午时分,半日的销售数量统计出来,截至到中午十二点,全象州共出售了三千两百多万份《民报》,整个象州也不过一亿三千多万人而已。
未到中午,孔城的衙门前就被上千读书人堵住。
一些人并非住在城里,买完《民报》后,由于无法买到多份,也雇不到马车,撒腿就往村里跑,然后领着全村人往县里赶。
与其他地方不同,孔城极为开放,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读书人,孔城的读书人也非常活跃,以人族中心自居。
一些人家根本没必要买,儿女才两三岁,可被邻居亲友一撺掇说万一《民报》上有方虚圣的科举指导怎么办?结果无一人抵抗方运教学的诱惑,直奔当地文院。
很快,《民报》的影响力向人族全面辐射,一些读书人都以为本地也有《民报》卖,纷纷向当地文院门口聚集,结果没有贩卖,但读书人不愿散去,于是开始讨论《民报》。
晋升大儒不久的上一代四大才子之首“史君”陆怀江在论榜说了一句话。
人族各地读书人讨论《民报》太过热情,最后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发文章专门讨论一个问题,有的讨论方运的战书,有的讨论印刷用的宋体字,有的讨论《民报》的销量,有的讨论董文丛的那篇童生试指导……
“方虚圣再度打开一扇时代之门,连通新的一界。”
在《民报》文章下面,半日的讨论回复数量超过了两亿条,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文章,因为论榜能影响文榜,而根据两榜的设置,导致进士榜、翰林榜、大学士榜和大儒榜四榜第一,全是那篇董文丛发的“人族第一份民办报纸《民报》正式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