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座右铭(第2 / 3页)
突然,歌器长鸣,洗涤众人文胆。
“那就是歌器。”守庙人带人走过去。
众人无比欣喜,但欣喜之后是疑惑不解,不明白方运为何引发歌器长鸣。
写到最后,方运突然笔锋一变,最后的几行字如利剑一般直跃纸面,刺向众人。
“若继续把水注满,则歌器会向另一侧倾斜。”说着,守庙人把所有的水倒入歌器中。
“唯敬唯恕,推己及人。敬恕不行,以敌视之。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若注入适量的水,则歌器可直立。”守庙人说着,缓缓向里面倒水,随着水逐渐增多,歌器最后直立起来,此刻里面的水已经注入一半,守庙人停下。
最后八字同样引用孔圣之言。
众人知道方运把出门比作入圣墟,不仅不能放纵,反而更要谨慎对待。
方运感觉观完歌器,自己对中庸之道和一些相关方面的理解有所进步,虽然进步不是特别明显,但也是一种好处。
之后,方运写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众人纷纷点头向守庙人致谢,感谢他代孔圣教导中庸之道。
这是《论语》中孔圣之言,在警句中经常出现,最适合摘录入座右铭中。
守庙人拎着一桶水走过去,道:“此歌器若空,则倾斜。”说着,守庙人伸手去拨弄歌器,把歌器摆正,手一离开,歌器立刻回到倾斜的位置。
众人愕然,方运的前面和中间写的都很中庸,可最后四句,竟然直抒胸臆,若是自己用诚敬忠恕对待别人行不通,换来的是别人的加害,那必将视其为敌人,利用自己的手段来报复。
方运仔细观察,那是一件铜器,像是被固定在架子上的铜瓶,里面是空的,差不多是呈四十五度角斜向上,一动不动。
方运写敬恕,竟然写得杀气腾腾,众人无不震惊,但那些亲历圣墟,亲眼见到方运被毒害的人却轻声一叹,方运的确有理由这么写。
方运在书上见过,歌器又叫欹器,欹音同“七”,是斜的意思。
随后,守庙人又缓缓背诵那段“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他的声音在房间内回荡,似乎带动歌器,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韵律,让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恭恭敬敬听完。
到这里为止,都是朱熹的《敬恕斋铭》的内容,但之后的内容并不适用,所以后面方运完全按照自己的所感所悟来写。
“这就是孔圣所言: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没有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有了适量的水则可摆正,一旦水满则翻倒。”
方运用圣墟中的遭遇为论据,再辅以古代圣人之言行,阐发读书人若要获得更高的思想境界,获得更高的文位,必须要始终如一,不可无端害人。
歌器一满,立刻向另一侧倾斜,里面的水全倒了出来,最后又回返到这一侧,和往常一样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