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刘士献策(第1 / 4页)
刘士心里又挣扎了一会儿,想到自己的属性还是较高的,虽然等阶不高,导致自己简直属于瓷器,碰一下就碎,但是自己完全可以不去硬拼,打不过完全可以跑啊!
以自己的速度,在林子里,马都跑不过自己!想到这,刘士咬了咬牙,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于是,突然插口说道:
“那个,恩公,陶大爷,小的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这时刘士突然开口说话,陶方显然很意外,同时又有些惊喜。
“哦?小氏有什么注意吗?”
看到项少龙得到了侍卫长的职务,刘士也心里暗喜:嘿,不愧是主角,这套说辞显然跟我看到的原著剧本不一样,应该是多了我的原因。
而且刚才陶方虽然在说窦良,但显然是在敲打项少龙,毕竟,项少龙本人的来历就有些模糊,再加上出去风(和谐)流竟然还捡回来一个人,自是更会遭到怀疑。
如此一来,陶方的心态变了,话自然会跟原剧本不一样。而项少龙也不傻,也是察觉到了对方的心思,索性直言。
更是打着报恩的由头,算是彻彻底底的投靠陶方了,这样一来,即便陶方心里会疑惑项少龙的来历,但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跟项少龙闹翻,更得表示出大度的模样,以笼络他。
甚至,连带着,也要笼络我。如果再心思深沉些,恐怕还会离间我跟项少龙的关系!
刚刚在项少龙去解决窦良的时候,陶方曾跟刘士交谈过,虽然刘士谎称自己只记得一些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放在此时,绝对是非常先进,是非常让人惊叹的。
比如计谋中的三十六计。此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根据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是对《孙子兵书》(非打错字,本书中就这样写了,大家知道就好!)内容的具体化,比纯理论的《兵书》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说《兵书》是“道”,是一些理念,大道理,那么三十六计就是“法”和“术”,是告诉人们具体如何去实施某项计策的。
此外,刘士还跟陶方模模糊糊的说了诸如经商的一些理念,以及攻城车、攻城梯、投石车等战争利器,让陶方越加看中刘士。
想到这儿,又联想到,原书中因为项少龙自持是未来世界的特种兵,完全不把这时代的马贼当回事儿,导致车队侍卫损伤大半,余者逃跑,而自己也因为身中箭矢,跟大队脱离。
好在,陶方一行最终还是安全的回到邯郸,而自己也因祸得福,学到了墨家剑法。
那么,自己呢?是跟着陶方逃跑,还是跟着项少龙去拼命呢?
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但是,脑中此刻却又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最好还是积极进取,而不要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