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决定性的一步(第4 / 14页)
“听说,朱仕珲将中营亲军骑兵派到了施县,距离虎口关不过百余里,旦夕之间就能杀到,到时候……”
“李将军并不是朱家亲信,现在势力发展壮大,恐怕……”
……
“女孩就不如男孩吗?”李洪涛大笑了起来,朝沈虹菲看了一眼后,说道,“相信各位都认识沈小姐吧?难道,各位认为沈小姐不如她的兄长?”
此话一说,另外几个想要开口的寨主都闭上了嘴。他们都知道沈虹菲是沈丰岳所有子女与侄子中最聪明,最能干的一个。
“再说了,那些参加修复北虎口关的妇女就不如男子吗?”李洪涛长出了口气,“虽然各位现在无法接受,但是李某相信,终究有一天,大家都会明白过来的。现在,李某只需各位给李某一点时间,几年,也许十几年。”
众人又讨论了一番,最后把这件事确定了下来。既然李洪涛肯出粮出钱让山寨的娃儿进学堂,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不过损失了一点点劳动力而已。
“现在,最后一个问题,李某还需要拜托各位寨主。”李洪涛抱了抱拳,说道,“除了前面已经得到了安顿的人员之外,各寨还有大量上了年纪,并未完全失去劳动力的中老年人。而眼前,十二寨三千余名百姓都将陆续离开山寨,这么多人员的安顿问题……”
所有年纪在征兵范围之外的壮年男性,只要参加劳动,包括修复北虎口关、搭建农舍、运送物资、修复农田灌溉设施等,李洪涛都提供一日三餐,按照士兵的标准发放工钱。
除掉需要留在各寨中照顾老人孩子的妇女之外,其他的壮年妇女全都参加北虎口关的修复工作。除了每日三餐管饱之外,同样按照士兵的标准,拿到十钱到二十钱的工钱。
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人,李洪涛答应都养起来,各寨都有储备的粮食,这个不需李洪涛操心。另外,若有病痛,则由李洪涛出钱医治。
在安顿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少年时,李洪涛与十二个寨主的分歧比较大。
按照沈丰岳等人的观点,这些“娃儿”过几年就能成为劳动力了,现在让他们参加劳动,可以从中学习手艺,掌握劳动技能。可李洪涛坚持不让所有十四岁以下的少年与儿童参加劳动,而是要将他们全都送进“学堂”,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李将军,你的意思是修建集镇?”沈虹菲在旁边问了一句,实际上是在提醒其他人。她早就与李洪涛谈过这件事了。
李洪涛微微点了点头,朝其他人看去。
“修建集镇一事……”沈丰岳沉思了一阵,说道,“确实很重要。各寨都相对分散,且山路难行,不管是今后买米买盐,还是贩卖山货,都多有不便。再说,山内条件恶劣,如有个大病小病,请大夫都非常麻烦。只是,卧虎道这边并无多少平地,如果将集镇设在关外的话,恐怕……”
“肯定不能设在关外!”另外一个寨主立即说道,“不管是朱家,还是丁家,都看我们不顺眼。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投靠了李将军,但是朱家老匹夫变化多端,难免今后不会与他翻脸。如果我们都住到了关外去,虎啸军铁骑杀来,我们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
“朱仕珲这老狐狸根本就没有信义可言,这十几年来,没有少对付过我们,如果我们都住到关外去的话,恐怕虎啸军的铁骑立即就会杀来。”
“各位寨主,请听李某一言。”争了半天,李洪涛也有点恼火了。“不瞒各位,甲队官兵都接受了文化扫盲学习,只有具备了识文写字能力的人,才能正式编入甲队。为什么这么做,李某不想多解释,这个道理,甲队官兵都明白。虽然李某并不否认,让少年参加劳动,可以让他们在成年之前就掌握劳动技能,但是李某认为,这是杀鸡取卵,揠苗助长,得不偿失的办法。”
十多个寨主都闭上了嘴,可他们都用一种完全无法理解的目光看着李洪涛。
“李将军,各位!”沈丰岳抱了抱拳,说道,“沈某能够理解李将军的意思,只是这些娃儿都半大不小,而且现在我们正缺人力,如果让他们进学堂的话,浪费了人力不说,还要专门聘请先生,这个……”
“沈寨主,此事由李某承担,不需各位操心。”李洪涛也不再罗嗦,直接说道,“李某在百市集那边收留了上千难民,其中就有大量少年儿童,李某请了几位先生教他们识文写字。现在,各寨百姓都是李某的百姓,难道李某对待各位还不如对待那些难民吗?所有进入学堂的少年儿童的食宿、教育费用都由李某一人承担。”
“这……”一个中年寨主迟疑了一下,说道,“李将军爱民如子,我等深感欣慰,只是这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