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3 / 4页)
李园算个什么东西?一个没有根基的外戚而已,一个被楚国贵族玩弄于股掌的小人而已。诛杀春申君的罪名由他背了,但楚国的大权是不是就被他控制了?显然不是。这从几年后楚国的政变就能看得出来,楚国国内的贵族势力非常强悍,熊负刍弑君篡国,把楚王熊悍、太后和令尹李园斩尽杀绝。
老太后一句话提醒了公子宝鼎,让他对楚国的政局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这次关东诸国能否合纵,关键不在于李园的决策,而在于楚国贵族们的态度,但楚国贵族们现在应该没有心思合纵救赵,而是正在寻找机会诛杀李园,发动一场政变,从而把楚国的大权牢牢控制在他们手中。
这种形势下,楚国参加合纵的可能大不大?即使参加了,又会出动多少军队?会不会发动攻击?
宝鼎将心比心,假如自己是李园,这时候肯定万分谨慎,以免重蹈春申君的覆辙,但楚国的贵族呢?假如他们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杀了李园,那势必支持合纵。从咸阳来说,如果决心把自己踩到脚底下,当然也会暗中鼓动楚国贵族们支持合纵,如此,合纵必成,合纵大军必定呼啸杀来。
战场上的胜利代表着功勋,功勋代表着实力,实力则代表着公子宝鼎在国政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对咸阳宫形成一定的威胁,从而迫使秦王政做出一定的妥协。
老太后想了很久,目光渐渐变得坚毅,显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春申君死于何人之手?”老太后问道。
“李园。”
“以李园一己之力,杀得了春申君?”老太后又问道。
宝鼎最初的谋划是刺杀李园,阻止关东诸国的合纵,现在迫于老太后的逼迫,不得不寻求在南阳打一仗,获得一场胜利,而要获得这场胜利就需要楚系的鼎力支持。老太后考虑良久,同意了,但不是公开支持,而是背后支持,这种支持来自楚国内部,也只有楚系的人才能做到。
“如果关东诸国合纵成功,你有多大的把握击败他们?”老太后又问道。
宝鼎摇摇头,“我只有一个人,一柄剑。”
老太后微微点头,“一个人,一柄剑,也能创造奇迹。当年吕不韦可以在函谷关外击败合纵军,你当然也能在南阳击败合纵军。”
宝鼎笑了起来,“绝不辜负太后的厚望。”
的确,李园一个赵人在楚国发展本身就非常困难,他的实力无论如何不能与执掌楚国大权二十多年的春申君相比,但事实是,李园在楚国考烈王刚刚驾崩,新王刚刚继位,国内形势极度不稳的情况下,竟然把春申君杀了,然后又把春申君给灭族了,他哪来如此大的实力?谁给李园以强有力的支援?
宝鼎豁然省悟。春申君不是李园杀的,是楚国的那帮贵族们杀的,李园不过是那些阴谋者手中的棋子而已。春申君执掌楚国大权二十多年,权倾朝野,他要干一番大事业,必然要损害楚国贵族们的利益,这是必然的事。
春申君曾三次参加合纵攻打秦国,他是大秦的敌人,大秦必欲杀之而后快。大秦由楚系外戚掌权,在对外策略上,必然要考虑结盟楚国。秦要灭赵,首先要连横,断绝关东诸国的合纵,所以齐楚燕都是大秦要连横的对象。秦国若要结盟楚国,首先就要杀死春申君。
昌平君熊启是楚国考烈王的庶子,这种特殊关系必然导致大秦楚人和楚国贵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双方都有诛杀春申君的意愿,当然一拍即合。
春申君第三次合纵攻打秦国,在函谷关下突然听说国内政局不稳,军心顿时大乱,正好吕不韦发动袭击。春申君大败,回国后即被罢免了令尹一职。接着,考烈王驾崩,春申君被杀,春申君在楚国的势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