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王东巡(第1 / 4页)
河北接到这道命令的时候,宝鼎和公子扶苏、王翦、赵高等人正在商议如何应对咸阳宫的“蛮横”。秦王政口气严厉地要求继续攻击,显然是“恼羞成怒”,成心要葬送眼前的大好形势。宝鼎当然不会遵从,但也没有必要与咸阳宫“撕破脸”,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在权限内阳奉阴违。
然而,秦王政根本不给他们阳奉阴违的机会,他要即刻出京东巡了。
秦王东巡,意义非凡,其对地方造成的“冲击”太大了。
宝鼎和众人面面相觑,情绪骤然低沉,大帐内的气氛显得异常沉重。
“能否阻止?”王翦望着眉头深皱的宝鼎,小声问道。
第311章 大王东巡
太尉尉僚、御史大夫冯劫和郎中令蒙嘉等大臣一致认为,公子宝鼎和王翦不会遵从咸阳的命令马上攻打中原。咸阳逼得越凶,他们越是阳奉阴违,以各种借口拖延攻击时间,从而迫使咸阳在王统、分封功臣、稳定河北和中原等重大国策上做出让步,而这种让步将导致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权威严重受损。
中枢权威已经受到打击了。武烈侯逆转河北战局,攻克邯郸,等于狠狠打了咸阳中枢一个大巴掌。
咸阳中枢在兵强马壮形势有利的情况下,不但未能攻克邯郸,反而受困于河北战场,甚至还把中原推向了岌岌可危的险境,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咸阳以付出一个丞相公的代价逼迫武烈侯重返中原,打算把失利的罪责转嫁给武烈侯,继而实现政治上的大逆转,谁知这个算计随着河北大捷而彻底失败,秦王政和咸阳宫因此颜面无光,灰头灰脸,咸阳中枢的权威更是因此遭受重创。
武烈侯在河北战场上的胜利宣告咸阳中枢在东征策略上犯了重大错误,而在这个关系到大秦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策略上的错误是致命的,对中枢权威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尤其这个错误被政治上的对手所纠正和挽救的时候,对咸阳宫权威的打击更是严重。
宝鼎缓缓摇头。绝无可能阻止了,说实话,这也是秦王政在目前情况下彰显中央权威,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唯一办法了。自己屡创“奇迹”,功勋显赫,实力扩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朝政的影响和干涉也越来越强,对君王和中枢的威胁更是越来越明显。秦王政假若就此束手无策,那后果非常严重,所以他此刻东巡,倒是遏制自己权势进一步发展的最好办法。
历史上大秦统一后,始皇帝曾五次巡游天下,在最后一次巡游中死亡,但在这之前,他曾在邯郸攻克后,到河北巡视了一趟。历史记载,秦王政到邯郸后,把小时候那些非难自己母子的人全部杀了。秦王政是不是这种睚眦必报的人,无从考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政在其执政的中后期,“巡视”天下成为他统治帝国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第一次就是统一前的这次东巡河北。
大秦统一后,始皇帝活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里,他五次巡视天下,也就是说,他在统治帝国的十二年里,大约有一半时间是在巡视帝国的路上度过的。自太史公开始,历代史学家把“巡视”天下做为始皇帝的暴*之一,甚至把它做为帝国败亡的原因之一,而理由当然就是所谓的好大喜功、穷极奢侈等等污蔑之辞。
仔细看看这段历史,不难揣测到秦王政一次次巡视天下的原因。统一后的中土太大了,在万里疆土上,在刚刚征服的土地上,完全实施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条件太不成熟,这个制度也过于脆弱。秦王政自己也清楚,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不辞辛苦地一次次巡视天下,试图以至高无上的君权来强行镇制新帝国。然而,他死了,帝国再无至高无上的权威,于是帝国随他一起变成了历史。
今天,秦王政果然如原有历史一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视”,而宝鼎毫无对策,只能被动应对。
所以尉僚等人经过商议拿出的对策就是,为了挽救受损的权威,秦王政马上东巡,巡视中原和河北,把大王和中枢的权威直接通过秦王政的东巡,通过东巡期间拿出的一系列东征、救灾、安抚和封赏等政策展现出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诉河北、中原的军政官长和两地的庶民、前线将士,大秦的最高权威是大王和中枢,大王和中枢才是大秦的主宰,才是河北和中原的主宰。
御驾亲征不行了,那就东巡,反正这一趟必须要跑,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大王的权威,才能遏制武烈侯。
秦王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令东巡。丞相隗状、王绾和太尉尉僚代理国事,御史大夫冯劫、驷车庶长公子豹、郎中令蒙嘉、廷尉李斯、卫尉李瑶、中尉张唐等随其东巡,东巡的路线是中原,河北,然后经上党、太原、河东返回关中,也就是在大秦东北方向的国土上转一圈。
大王巡视灾情严重的中原,巡视刚刚开拓的河北疆土,其好处不言而喻,尤其在稳定地方形势、遏制地方势力的发展和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上的作用显而易见。
秦王政的这道命令距离他下达给河北战场继续攻击的命令仅仅只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