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赵高的恐惧(第1 / 3页)
赵高对宝鼎的国策变革方案非常清楚,虽然赵高支持国策变革,但以他对大秦律法的理解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即便实现了,也是后患无穷。
在赵高眼里,目前大秦的律法堪称完美。现今的国策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和完善,最终把大秦推向了中土霸主的位置,如今更是即将完成统一大业。种种事实证明,这一套国策是成熟的,也是适合社会发展的,完全可以治理统一后的中土。像宝鼎这种借着统一后所面临的诸多困难而进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并不一定正确,或许就是错误的,所以赵高虽然一直没有对宝鼎的国策变革方案提出反对意见,但此刻他劝谏宝鼎马上回京,与秦王政兄弟携手,等于把他的这一想法暴露了。
宝鼎微笑点头,仔细聆听。
赵高胆气略壮,继续说道,“武烈侯在咸阳是否有危险,决定于朝堂各方对国策变革的妥协,假如咸阳宫控制不了国策变革的方向,武烈侯恐怕就有生命危险。咸阳宫请武烈侯回京,意图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政局发展的主动权。”
“武烈侯回京,主动权易手,政局随即被咸阳宫所操控,这是其他各方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武烈侯回京的阻碍很大。”赵高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武烈侯,大王默许你救回公子成蛟,并默许你把他安置在蓼园,其中的警告之意不言而喻。今日,武烈侯如果一步走错,极有可能重蹈当年公子成蛟之覆辙。”
宝鼎连连点头,脸露沉重之色。
“当年的屯留兵变就是一个阴谋,实际上就是楚系和关东人联手打倒了夏太后的势力,并乘机重创了支持夏太后的宗室和老秦人。”赵高苦笑,微微摇头,“当年长安君年少,恐怕在他逃到邯郸的时候,对屯留兵变背后所隐藏的阴谋还是知之甚少。如今真相大白,此事对武烈侯来说可是一个严重警告。”
第332章赵高的恐惧
王翦、司马锌、公孙豹等几位老将军先后来信,一致认为咸阳宫要对宝鼎不利,恳请他务必拖延进京时间,千万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自以为是,无论如何不要进京,以免深陷樊笼,重蹈武安君和他父亲公子弘的覆辙。
公孙豹在书信中告诉宝鼎,新年过后,他将离京赶赴北疆。这等于明确暗示宝鼎,老秦人为阻止宝鼎入京,已经开始着手谋划了。
王翦则在信中讲述了中山战场的一系列困难,这也是暗示宝鼎,中山战局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为了阻止宝鼎入京。
隗藏、王昕、公子庄等中原各郡太守也书告宝鼎,向他禀报了中原局势,其中屡次提到齐国不断增兵薛郡一事。这也是一种明显的暗示。中原主力已经由杨端和和章邯带到中山战场,如今戍守中原的就是各郡地方军。蒙武虽然坐镇中原,为中原大军统率,但无论是常备军主力还是各郡地方军,实际上都控制在老秦人和楚系手中。这些人为了阻止宝鼎入京,极有可能主动攻击齐军,继而把中原局势推向危险边缘。
宝鼎望向赵高,问道,“你想告诉我什么?”
赵高踌躇片刻,暗自咬牙,断然说道,“我担心这是咸阳宫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看上去是对你不利,但其实却是诱使老秦人和楚系联手阻止你返京,然后就有第二个屯留兵变了,而你则是第二个长安君公子成蛟。”
宝鼎笑了起来,“计将何出?”
“回京。”赵高坚决地说道,“回京就能破开此局。咸阳宫故布陷阱,而老秦人和楚系却将计就计,借着阻止你进京的名义,暗中把你逼上谋反篡位之路,逼得你和大王兄弟相残,以便他们渔翁得利。咸阳宫不值得信任,老秦人和楚系也不值得武烈侯为他们冲锋陷阵,但大王终归是你的王兄,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会杀你,相反,他会借助包括你在内宗室力量,向对手展开凌厉反击。”
宝鼎脸色微变。
宝鼎看完一封信,就叫赵高烧毁一封信。这一天赵高实在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武烈侯,太傅府基本组建完毕,接下来,我们是不是收拾行装?”
“你想回京?”宝鼎笑着问道。
赵高迟疑不语,不敢乱说话。
“你看我可以回京吗?”宝鼎又问。
“以我看,武烈侯如果回京,暂时倒不会有什么危险。”赵高忐忑说道,“统一大势已不可阻挡,或许再过几年大秦就能统一中土,所以这段时间咸阳政局肯定会动荡不安,尤其是国策的变革,更是势在必行。大王现在非常需要武烈侯,更要倚重武烈侯推动国策变革,否则也不会重建‘太傅’,并将其授予武烈侯,委以王国兴亡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