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373章 反击

第373章 反击(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隗氏看中的是未来利益,而隗氏又是大秦朝堂上最有可能获得未来利益的势力,他们若想在将来获得这个利益,那现在就必须投奔秦王政,必须忠诚于秦王政,赢得秦王政的信任,从而维持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反之,如果继续结盟于武烈侯,做秦王政的对手,那结果可想而知。秦王政为了遏制和削弱武烈侯的实力,肯定像打击熊氏外戚一样狠狠地打击巴蜀人。

所以,隗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隗氏的这个选择,导致朝堂上两大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当朝野上下一致支持秦王政发动中原决战的时候,武烈侯只有妥协,他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必须拯救熊氏,这是武烈侯的底线,但目前形势下,拿什么拯救?

宝鼎沉思良久,又问道,“咸阳的信心来自何处?”

武烈侯始终是利用隗氏,并没有让隗氏完全取代熊氏的意思,这是导致隗氏最终背弃“利益集团”的直接原因。

当初隗氏要崛起,要摆脱熊氏外戚这棵大树,不得不周旋于秦王政、武烈侯和熊氏之间,在夹缝里寻找崛起的机会。隗氏这步棋走对了,在秦王政、武烈侯和熊氏激烈博弈的时候,隗氏这支力量常常在关键时刻给予某个势力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隗氏所获得的回报也非常丰厚。

隗状出任丞相,李瑶出任卫尉,隗藏出任地方大员,李信在军中异军突起,琴氏获得财富,琴氏子弟进入中央和地方府署任职,巴蜀人在政治上的经营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崛起梦想。

现在回头看看,不难发现隗氏的崛起之路虽然艰险,但每一步都抓住了机会,隗氏、琴氏和陇西李氏在朝野内外、军政两届的联手合作,堪称经典。

在政治上没有牢固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利益的获取才是政治的本质。大秦灭赵,建立统一中土的绝对优势后,咸阳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转变,各方势力对权柄的角逐迅速转变为保守势力和激进势力对统一后的中土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这时候,以秦王政为首的激进势力和以武烈侯为首的保守势力都在不惜代价争夺国策变革的主导权,双方为了控制朝政,各使手段。

“中原决战不能败,假若败了,长平侯和熊氏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朱英叹道,“武烈侯若要掌控国策的变革方向,必须结盟于熊氏,熊氏若被摧毁,武烈侯事实上也就失去了与咸阳正面抗衡的能力,所以咸阳认为,你会果断出手,不惜代价拯救熊氏,竭尽全力帮助咸阳打赢这一仗。”

“然后呢?”

“中原决战打赢了,咸阳可以全面压制你,咸阳可以在任何时候铲除熊氏。”

武烈侯连续出手,连续打击关东系,分化和拉拢关东系,冯氏和蒙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武烈侯达成了妥协。

秦王政也是出手凌厉,直接把巴蜀人拉了过去,导致武烈侯苦心经营的利益集团分崩离析。

巴蜀人的崛起本来就是秦王政早年的布局之一,就是用来分裂楚系,打击熊氏外戚的“秘密武器”,这一点武烈侯心里很清除,熊氏外戚也知道,但过去巴蜀人实力不足,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咸阳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必须借力使力,就像一把没有开刃的剑,中看不中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熊氏外戚的没落,楚系力量逐渐被其掌控,这把剑终于开刃了。

武烈侯在这件事上犯了一个错误,虽然他一直在防备隗氏的倒戈,但因为隗氏和本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基本一致,他所拟制的国策变革方向符合隗氏的利益需要,再加上琴氏的一再保证,他认为隗氏在关键时刻还是会做出“正确”选择,谁知隗氏根本不满足于现状,隗氏的欲望越来越大,尤其随着公子扶苏问鼎储君基本上成为事实之后,隗氏预感到秦王政和咸阳宫为了确保大秦国策始终沿着中央集权的方向前进,肯定要彻底铲除熊氏外戚,要狠狠的遏制和打击武烈侯及老秦人一系,巴蜀人就此获得了在未来也就是在公子扶苏继承王统之后掌控朝政的机会。

公子扶苏从储君到大王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在这个过程中怀德夫人和公子扶苏非常需要楚系力量的帮助。巴蜀人只要完全控制了楚系力量,那么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巴蜀人都是公子扶苏最为倚重的势力。未来公子扶苏做了大王,巴蜀人控制了朝政,控制了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权,那也就等于实现了巴蜀人的终极目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