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离别不会太遥远,风中烛覆灭古井中(第2 / 3页)
标准已经降到极限,可还是一场空,莫氏不敢再降了,潜意识里,她害怕万一再降也找不到怎么办?
颜老太太顿首道:“嗯,自然是要从扬州发嫁的——宁璧的嫁妆都在扬州,总不能都运到京城来,绫罗细软压箱银子倒好说,可那些家具瓷器等物最怕磕着碰着,别到了武昌府成了几块木头板子,惹人笑话。”
莫氏和品莲发现,原来当初“挑剩下”的那个五爷说的张家嫡长子,其实真的很不错啊!
大夫人给颜老太太揉着肩,说:“母亲,论理宁璧应该从京城发嫁,只是从京城到武昌又是水路又是陆路的,太过遥远,怕将来王家迎亲时出乱子,这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所以媳妇想让就叫宁璧从扬州发嫁,从长江走水路到武昌府,也不过三天时间。”
莫氏悔的肠子都青了。
安宁公主觉得自己豁出去了脸面,得不到一声“辛苦了”,反而惹一堆抱怨,于是再好的耐心也磨没了,干脆称病躺下,莫氏造访也找借口不见。
大夫人感叹道:“唉,养女儿就是这个歹处,出嫁前是娘的小棉袄,最体贴娘的心意,比混头小子好十倍。可一旦嫁出去,小棉袄就变成悬在头上的利剑,日日悬心挂念,担心她在婆家过的好不好。”
莫氏这下真急了,若拖到明年青莲及笄定亲,品莲就更难嫁,于是莫氏狠了狠心,标准下降,开始考虑四品官以下的各大家族的青年才俊,以前是非进士不嫁,现在也放宽到举人——嗯,若真是才华出众,秀才也勉强凑合。
颜老太太一怔,想起王素儿的母亲当初远嫁成都时何尝不像宁璧这样忐忑不安,一会哭一会笑的?
于是品莲就从奇货可的“有价无市”,变成了降价甩卖的促销品了。
自打大夫人回京,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恭顺,丝毫瞧不出当年与颜老太太在内宅恶斗时的骄傲与不屑。
这些话都是青莲怀着得意,“无意间”透露给睡莲听的,她还记恨着荷花池品莲奚落她“就喜欢别人挑剩下”的那句话呢。
松鹤堂。
睡莲但笑不语,品莲的婚事,并不是一味降低标准就能找的,“买涨不买跌”是人的天性啊,降得太低了,反而让人起疑品莲本身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媳妇刚开始也是虎着脸这么说她的,可是她哭的更厉害了,说她知道这些,只是舍不得嫁呢。”
——但是,这只是开始,莫氏很快悲催的发现,别说是四品官以下的家庭,就连六品、七品,甚至外放的官员家族都找不到满意的女婿。
颜老太太叹道:“宁璧这孩子心实,你得好好教教她,以后做人媳妇可由不得她这么说了,嫁入夫家,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有些趋炎附势的家族求娶,可别说是五爷,就连莫氏自己都看不上;正儿八经的家族呢,也有拿几个不成器的庶子应付,莫氏气得差点当场砸了茶碗,“欺人太甚!我女儿堂堂嫡女,这样的品貌家世,如何能被庶子玷辱了!”
“还是母亲考虑的周到。”大夫人应景的笑了笑,说:“宁璧那孩子昨日突然哭哭啼啼的,媳妇耐着性子问了许久,她才抽抽噎噎的说她害怕啦,嫁得那么远,将来要见祖母和这些妹妹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