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论战背后(第1 / 2页)
周围众人听了这话,纷纷抚掌而笑,交口称是,只有诸葛亮不曾发笑,这个徐戍,多日未见,言辞之中多了许多阿谀,这有利于保护他自己,这也是自己希望他能做到的,可是另一方面,徐戍的阿谀和圆滑,一旦过了头,很可能发展成浮华不实,这则是自己不愿意看见的,这是种复杂的心境...
众人听到这些,也对徐戍在永安的表现十分好奇,纷纷开始发问,姜维一脸的欣赏神色,道:“跳出包围,算是打败了诸葛诞一次,为何不乘势回军掩杀,直接突破他的围堵返回永安,反而继续东进呢?”。
谈起了军事,徐戍浑身的精神,道:“回姜将军,末将只有三千人马,突破许仪后,新城、襄阳两地分别派了人马围剿,诸葛诞新败,我想下次必然不敢怠慢,一旦与之胶着,那等典满、毋丘秀兵至,末将必然全军覆没了,所以末将选择乘毋丘秀懈怠的机会,东渡粉水河,给他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永安汉军本就不多,士卒可贵,万不能覆没在大巴山中,这也是支撑末将行军的信念”。
邓芝最先开口,他站在诸葛亮的身旁,笑道:“两位小将军,知道丞相为什么传你们过来么?”。//无弹窗更新快//
二人顿首伏地,缓缓摇头,邓芝道:“首先是关统你,成都周边郡县时有匪患,你每次都能顺利平定,做的很好,再者是徐戍,二渡粉水河力斩三将,还能全身而退,做的也很好,言下之意,你们都清楚了吧?”。[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二人礼节性的装作惶恐模样,纷纷叩谢诸葛亮的升赏,周围的众将眼巴巴的瞧着,心中颇感羡慕,邓芝的话肯定就是诸葛亮的意思,将这两人招来,恐怕是要卓拔他们为北伐所用了。
这时,诸葛亮清了清嗓子,来了些许精气神,缓缓问道:“徐戍...我且问你,开始的时候,你为何深陷敌阵??”。
徐戍木然怔住,却想起了陈式的叮嘱,徐戍本就不想在上司面前多说别人的不是,这样反倒让人觉得自己品行恶劣,于是稍加思索,答道:“回丞相,诸葛诞兵犯巫水河北岸,陈式将军被迫率军迎敌,诸葛诞力战不低,退军至大巴山东山口,我是随后从侧翼跟上策应的,不想诸葛诞突增兵力,再加上申仪从上庸出兵进犯巫溪,使我军左右不得兼顾,所以我才率军牵制诸葛诞,使陈式将军有机会南撤回援巫溪,末将因此被困...”。
听完这话,诸葛亮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悦,徐戍也清楚地认识到,诸葛亮看穿了自己,他必定知道陈式是主动冒进的,而他之所以不高兴,不是因为徐戍为陈式开脱,而是因为徐戍说谎的样子十分逼真,通常来说这样的人会很圆滑,而这正好不是诸葛亮喜欢的行事风格...
就算如此,这还不足以盖去诸葛亮对徐戍的看重,只是一会儿工夫,诸葛亮又道:“诸葛诞人马比你多上一倍,你是如何突围的?”。
徐戍答道:“末将料定诸葛诞会分拨重兵从南边堵截,为避免全军覆没,末将选择北上迎战许仪,先跳出包围再找办法”。
诸葛亮郑重的点点头,对徐戍的做法表示赞赏,谈及兵法,他的心情似乎好了些,微笑着接着问:“诸葛诞,按辈分来说,可以算是我的堂弟,与他周旋多日,你觉得他这个人用兵如何?”。
徐戍对答道:“浮夸多疑,粗谋短智,同时诸葛一氏,比起丞相来,诸葛诞差的太远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