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第1 / 3页)
伍子胥躺在病床之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他却中所念的是吴国,心中所想的还是吴国。这让姬凌云即是感动,又是惭愧,暗道:“伍相国为吴国所做的一切丝毫不逊色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正是伍子胥对吴国最为真实的描述。”
姬凌云道:“为了吴国累了相国了。”
伍子胥微微笑道:“无妨,这些日子老夫亦体会到了百越族人内在的潜力,只要能够打胜此战,大王就可以挺进腹地与夫差大王汇合,且合兵一处,那时百越定矣。”
“不可能的!”姬凌云也知道那山崖,并且早已派人试过,那山崖高达百丈,奇险无比几乎没有什么落脚之地。一百名身手矫捷的士兵没有一个可以爬过十丈之远。
“正如大王所言,不可能。可在四日前,老夫饱食散步的时候又一次经过那山崖,却意外的发现山崖下的一株沿壁不老松的树干有飞舞着一条绳索。老夫记性一直很好,前些日子那株不老松上绝对没有什么绳索,而大王这几日也没有让人试爬下山。可那树干上确确实实的多了一条绳索,老夫细心的留意了四周发现了有人攀爬过的痕迹。本来老夫还不至于怀疑,但那人自作聪明觉得痕迹过于明显刻意伪装了一番,暴露了他们的行迹。非鬼祟之人,不行鬼樂之事。”
姬凌云一脸的惊讶,道:“这怎么可能,那山崖是如此的险峻?”
伍子胥道:“我们确实不可能,但骆稽族民自幼在这山中长大,以山林为伍。十数万人中未必不会出现一个攀爬天才。”
姬凌云严肃道:“这么说以有人们知晓,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大夫如实道:“这个还不能肯定,但中暑气并非大病,只要安心接受医治,治愈的情况非常大。可若伍相国不解开胸中心结,不安心接受医治,则必死无疑。”
“心结?”姬凌云奇怪地看着大夫。
大夫点头道:“伍相国在昏迷的时候口中不断的叫着‘大王’,这个心结只有大王能解开。依照我们的猜测,他一定有事情和大王商议。”
姬凌云见伍子胥嘴巴不停微张,仿佛想要说些什么,但声音太小,只能听到他在囓囓自语。附耳过去,却闻轻微的“大王……大王……”从伍子胥的口中说出。
姬凌云轻声叫唤了两声,发现他这是无意识的呻吟,忙道:“可有办法让他醒来?”
伍子胥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这山寨很大,隐藏一人,我们怎样也找不到。但对方来的目的是收集情报,自然不会躲在暗处。最好的方法是混入百姓之中,收集情报掩护自己。为了确认这一点,老夫那些愿意归顺我军,可以行动的百姓身上进行调查,并且锁定了十人。经过连日细返,老夫已经发现了那人的身份。正准备向大王禀告,但却无意间昏迷了过去。”
姬凌云这时想起了那士兵的话:“相国这几日在山寨中东走西逛,不久前已经晕过去了……”
这才恍然大悟,伍子胥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东走西逛,而是在寻找敌方混入山寨的神秘人,他的这一身病,正是为了吴国所受。
第十部南征百越
第十八章演戏布局
大夫点了点头,拿出针灸在火心上烤了烤,消了消毒连刺伍子胥身上六处大穴,然后一手掐着他的人中。大约心跳三十下的时间,伍子胥“咳”了一下,清醒了过来。
迷惘的四望了一下,见到姬凌云大喜道:“大王,你终于来了……”正待开口,看见大夫站在一旁,立刻示意他出去。
大夫走后,伍子胥有些虚弱的道:“大王关心老夫,老夫心中感激。大王且听我说,老夫这几日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也许看到姬凌云皱起了眉头,他忙道:“老夫将要说是事关系重大,不得不在这时候说。大王放心,只要将这事情一说,老夫保证听大王的劝告安心养病,以便日后再为大王效命。”
姬凌云点了点头,没有制止,也许伍子胥将要说的正是大夫口中那心病。
伍子胥续道:“不久前老夫一直在思索有什么破敌之法,一日无意见来到了骆稽山寨西面的那一处山崖旁……向下望了望想看看是否能够攀爬下去,以奇兵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