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第1 / 3页)
经过了半月的行程,姬凌云等人踏上了江东土地,一路上有颜回作伴到也不觉得寂寞。这刚一下船,两岸就爆发出了阵阵喝彩:原来附近的百姓得到消息,以早早的前来迎接了。吴国越是强大,对他们来说就越有面子,越感到自豪。
颜回放眼四顾,深感吴地百姓的热情,赞叹道:“想不到大王如此受到百姓的敬重,爱戴。”
姬凌云自豪道:“这就是寡人治国的成效。寡人治国,上以仁为本,其中在辅之墨翟先生的尚贤、节用节葬,同时还加之律法的约束。使得领地内的百姓感受到仁政的同时,还能够尊重贤德之人,勤俭节约。在法制的约束之下,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颜回问道:“何为有用之人。”
姬凌云笑道:“有利于国家之人,就是有用之人。上至将军,大夫,小到百姓走卒,都可称为有用之人。将军以武艺,军略保卫国家,大夫以才智、谋略治理国家,百姓走卒则以劳动造福国家,他们皆可称有用之人。”
“是吗?”若是以往,姬凌只会笑上一笑,但此刻却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颜回点头道:“属下不敢撒谎。对于大王在吴地建设私塾,免费教育百姓子女学习知识,先师是推崇有佳,认为这是改善民生,推动大周发展的一项辉煌地举措。多次有意亲自求见,但年事以高,身体不便,另外还有许多典籍需要整理,离不开身,因此才让言偃师兄代他前来。”
姬凌云有些惭愧的摇了摇头,这种义务教育在后世以成惯例,自己不过是生搬硬套,哪里比得上孔子这开创先河的壮举。
此后,姬凌云时常来找颜回聊天。颜回平常虽沉默寡言,不善讲话,但一旦说开,满肚子的学问就会一股脑的钻了出来,让姬凌云受益非潜,也让他对儒学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这日,姬凌云问了一个比较难堪的问题,“颜大夫,你认为你们能够成功吗?据寡人所知,你们在其他各国碰了不少钉子,寡人也说上实话,在这个乱世中,你们的那套用在教育上绝对地一流,但用在治国方面就显得有些软弱,不够刚强。”
说完笑着对路人挥手致意,继续南下,大军凯旋回到了吴都姑苏。
早有伍子胥、孙武子、管繇、公孙纵等人前来迎接,就连在越地休养的夫差也赶到了这里,站在伍子胥、孙武子的前面。经过一年的静心休养,不用操劳国事,夫差身体以有好转之势。兼之。姬凌云除去夙敌,凯旋归来,将吴国再度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显得格外高兴,红光满面。
颜回并没有觉得不悦,反而高兴道:“大王能够一看出本质,足可当先师的知己。先师并不奢望他的治国理念能够得到各国的运用,但却依旧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先师一直坚信,仁学一定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为后世所用。”
姬凌云闻言默然,孔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历史证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孟子将仁学发展为仁政,成为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学问。但因在两汉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儒学地仁政成为了帝王治下牺牲品,到了宋朝儒学地仁政更是因为妖精朱熹的出现变质成了禁锢思想地学说。
姬凌云握紧了拳头,想道:“孔圣人,您老放心。我姬凌云可以向您保证,在寡人创造的世界里,儒学会依照您老想象中的一样与其他学说,逐渐发展,完善,绝不会成为皇权中牺牲品。”
第十二部修养生息
第三章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