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38 开秤收药(第2 / 5页)
苗云道:“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种田吧!”
肖达见发财梦破灭,还是不甘心,看看别家种植药材的都从肖靖家拿回来白花花的银子,再想想自己家种的那些不值钱的粮食,猛地一拍被子,“咱也种药材,明天找二哥要种子去!”
肖瑶那丫头说了,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快速痊愈。
三进院里开始热闹起来,天天都有过来缴药材的佃户。
按照原来的租约,肖靖家和佃户们是五五开的,现在药材来了,就是一半交田租,另一半卖给肖家。当然,佃户如果不愿卖也可以。
有些人偷偷地拿到山子镇、明城,甚至更远的地方,想卖个高价,发现肖家给的收购价不比他们低,便灰溜溜地回来了。何必舍近求远呢!
肖达的药堂没有开起来。
此时正是采收药材的大忙季节,家里种着药材的都忙得脚不沾地。有田明一家指点着,采收顺利了许多,药材品相也有一定提高,浪费现象也大大减少。
没种药材的也没闲着,收了秋季的庄稼,就开始种下一茬了。大部分人还是种了冬小麦。这可是口粮啊!
有些人眼热卖药材得了钱的人家,便上门讨要种子。当然不能白给他们,便开始有了第二种收入。
有些人家里采收忙不过来,便开始雇人。都是本村的,一天给个几文钱,也可以。外村便有人过来打工,给的就稍微高些。
那些人听说这些药材比粮食价格高多了,便也动了心。
到了山子镇,一问房租,手里的银子就去了一半,哪里还有钱进货呢?再说,药农们手里都是原生药材,肖达自己不会炮制,又没钱请师傅。没钱、没铺、没人,还干个屁呀!
二人被肖老太骂了一顿,老实了一段日子。
苗云很快就兴奋起来了,因为借娘家的五两银子终于还了,剩下的十五两还在自己手里牢牢地攥着!
也算因祸得福!
夜里,两口子躺在床上,一声接一声叹气。
于是,就不断有人过来问询。
肖文都笑呵呵地应了。
当然了,还有问询孩子上学的事,肖文也都一一说得清楚。
二进院的孩子们愈来愈多,天天书声朗朗,课间休息的时候沸反盈天!
后院的库依木不仅没烦,就连薛成兄弟二人都跟着听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