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绝品盗帅 > 第557章 惊天大案(十八)

第557章 惊天大案(十八)(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宋铮在宫中时间长,对这方面看得很清楚。然而,看得清楚是一回事,如何应付眼前的殿试,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纯粹是应付考试,迎合小皇帝的心意,宋铮满可以写出一篇慷慨昂的文章来。但宋铮知道,这样做不但拂逆了自己的心意,而且还流于大众,届时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

自己已经是武状元了,何必再去争这个文状元?如果真成了文武双状元,对自己不一定是好事,他可不想太出风头,成为众矢之的!

想到这里,宋铮提笔,刷刷写下了自己的第一句话:“澶渊之盟,宋辽金钱战争之始也。”他以后世货币战争的眼光,将隐藏在盟约背后的宋辽贸易单独提出来。

澶渊之盟的核心,是宋朝每年给辽国一点钱,然后设榷场相互通商。宋辽之间通商,宋朝无疑占据着巨大的贸易顺差,甚至辽国连自己的铜钱、银锭都没有铸造,而习惯于使用宋的银钱。就这样,辽国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宋。辽最后被金所灭,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裴坚连说三遍后,那些穿插到各个桌子间的礼部官员,依次高声读了一遍,确认每个贡士都听见后,一名宦官敲响了更鼓。另一名宦官拔下更漏下面的塞子,开始计时。

大齐殿试,时间是两个时辰。逄瑛露了一面后,便转回后殿,这么长时间,他肯定不能干巴巴地在那里坐着。

宋铮没有急于动笔,而是闭目思考起来。这道题的用意,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小皇帝肯定是想通过这道题,来考察士子们对金齐两国的看法。

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不少贡士斗志昂扬,把大宋猛批一通。口诛笔伐,本来就是书生们的强项。

宋铮与小皇帝相处这么久,自然明白他的心意。小皇帝少年心性,对恢复黄河以北及关中、巴蜀的土地颇为热切,充满的战争欲望。只是由于没掌权,所以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然,宋铮写的都是简单道理。而且最后也没有完全把澶渊之盟说的多么伟大。事实也的确如此,宋辽议和后,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宋朝三代而不知兵,造成军力羸弱。所以,宋铮耍了个花招,提出宋对辽议和没错,而应对西夏采取战事,磨砺军士,继续强兵。

宋铮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不想被完全视为异类,总要迎和一部分上意。不然的话,宋铮恐怕连进士的资格也保不住了。

两个时辰后,宋铮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他写了满满二十张大纸,近乎万字。货币战争,贸易问题,这些对现代人来说非常通俗的观点,要对一些没有什么经济学知识的人解释起来,还是很复杂的。

————

虽然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但小皇帝不懦弱,骨子里还是流着祖宗逄屠户的血液,而且黄娇在教子方面,也颇有一套,不然也不会让小皇帝文武兼习了。

黄娇虽与黄元度是父女,但两人在对待大金的态度上迥然不同。黄元度本质上还是想求和的。当初他只所以去帮助完颜玉都,是因为逄桧掌军压力太大,黄元度才有借大金消耗大齐军力的想法。事实上,黄元度毕竟是代表南方大家族,这些大家族对光复黄河以北的土地可没兴趣。

黄娇则不同,身上有一股虎气,对待大金的态度,反而倾向于主战。也许在她心里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比死了的丈夫高宗更优秀,让大齐在小皇帝手里开疆括土,做到连太祖太宗都做不到的事。

所以,黄娇在教导小皇帝时,一直视大金为寇仇。自小皇帝登基以来,大齐与周围邻国的关系,没有丝毫进展,与黄娇这个态度脱离不了关系。

说白了,在黄娇乃至很多大齐人心里,无论是燕云十六州还是关中,乃至巴蜀,都是大齐的土地,大齐应该把它们都拿过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