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经营 1(第1 / 2页)
节假安排出台后,罗永浩决定买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的票,这样的话大年三十下午就能到家。那天罗永浩凌晨四点半起床,来到小区附近的一家火车票代售点排队,很幸运地排了个第一,买着了腊月二十九回王绮雯家的火车票,卧铺。王绮雯再次说起她家的事:她的母亲早几年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一个父亲,在镇子上经营一家商店,卖烟酒、饮料、大米、油盐酱醋等。她还有一个叔叔,在镇子上开理发店。
年三十一早,两人下了火车,转乘汽车来到王绮雯家所在的小镇。小镇规模不大,人口不到三千,经济也不景气,所见的房子很少有新的。在回家的路上,王绮雯指着一家“东星商店”说:“这就是我家的店。”罗永浩应了一声。商店没开门营业,但他从旁边开门的铺子规模可以判断出,王绮雯父亲这店营业面积在三十平方米左右,若一平方米能赚五十块钱,则她父亲每月能挣约一千五百块钱。刨除衣食住行,估计没多少剩的。
终于来到王绮雯家,最先刺激罗永浩眼神的,是她家里放着上百个酒瓶子。王绮雯早跟他说过他父亲嗜酒,母亲去世以后就喝得更多。罗永浩问,是不是因为你妈妈走了,你爸爸觉得寂寞,所以喝那么多酒。王绮雯答道,是没人管他了,所以喝得比较放肆。
王绮雯给互相介绍了,罗永浩叫一声“爸爸”,岳父很是高兴地招呼他坐下,拿出年货来招呼他吃。罗永浩呈上送他的礼物,他非常高兴。虽然也是做生意的,但罗永浩就觉得他是个老实人,远没有雷蕾父亲的那种精明干练。他在镇上开个小铺子,挣口饭吃,远说不上是经商、做生意,就是守着铺子给自己打份工而已,跟雷蕾父亲的生意那是没的比的。
见面礼节过后,一家人坐了下来。王绮雯父亲问:“路上好走吗?”罗永浩听不懂他的方言,王绮雯说:“我爸问你路上好走吗?”罗永浩说:“还好,我们坐的是卧铺。”王父又说:“从那儿坐卧铺回来,票得多少钱?”王绮雯又把话翻译了,罗永浩回答。王绮雯父亲感到彼此语言不通交流起来有太多障碍,于是不再问话,招呼罗永浩吃东西喝水,打开电视来给他看。
离过年越发近了,商家逐渐打起贺年广告大战,公司同事也都在筹划回家过年,唯有雷蕾有家难回。想起去年过年见父母竟是一切失落的开始,心里更堵。父亲却来了西安,雷蕾心里感动,推掉一场商业会晤,亲自去机场接他,请父亲到一家颇上档次的特色馆子吃饭。
父亲是来劝雷蕾回家的:“过年回家吧,你妈妈想你。这几个月来她头发全白了,都是想你想的。”
雷蕾何尝不想回家看望母亲,可她怕这次服了软,以后母亲又在她的婚姻大事上指手画脚,狠下心来,说:“不可以!她既然要来插手我结婚的事,就要做好承受这种痛苦的准备!”
父亲听得雷蕾竟是理性地要让妈妈伤心,愤怒地说:“你怎么能够这样?她是你的妈妈!”
父亲的咆哮引得邻桌食客和服务员往这边张望,雷蕾仍淡定地说:“不可以!就算她是我的妈妈,也不可以!”
王绮雯在结婚前征求他的意见。他是个小镇里开小杂货店的,女儿是大学生,过着大城市的生活,他还能怎样去指导女儿呢,于是对女儿说,既然你决定了,那就结吧。关于罗永浩的情况,王绮雯早对他说过,于是今日相见既然双方语言不通、沟通不顺畅,那他就不再问,唯有热情招待女婿。
父亲打了个电话,很快家里就来了人,是王绮雯的叔叔婶婶夫妇二人。他们听说王绮雯结婚带着姑爷回来了,都过来看。他们夫妇跟王绮雯的父亲一样,普通话能听不能说,与罗永浩交流起来甚是麻烦。王绮雯不时得在其间充当翻译。尽管彼此语言不通,但聊得却算欢快。罗永浩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里干“主管”,拿税前六千元的工资,对于他这么个在小镇开理发店、月挣一两千的来说,只有仰望。他们夫妇绝不会认为罗永浩配不上他的侄女,只会觉得他人好,侄女跟对人了。聊天里罗永浩想起去年他去雷蕾家的时候,面对一官一商,这儿被人挑那儿被人嫌,说什么都不自在,真是天上地下两种感觉。
父亲声音低了下来,劝解说:“爸爸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你这样跟你妈妈赌气,你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何必呢?听爸爸的话,回家过年吧,你们这样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雷蕾“哼”地冷笑一声,说:“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如果不敢于两败俱伤,就无法获得这个世界的尊重!”
父亲长叹一声,知道女儿是劝不住的——这么多年来她按着这套准则一步步走来,获得成功,是不会改变的。他是个做生意的,当然深刻理解这句话。许多年里他曾无数次跟人谈判,谈判的主旨便是“按我的方案走,合作对我们都有好处,否则就是两败俱伤”。芸芸众生光知道以和为贵,光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他们成了待宰割的羔羊。而他和女儿这一类人,却成为世俗认为的成功者。
父亲只能聊作进取地说:“蕾蕾,小罗结婚了,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你再为这事跟你妈妈冷战着,一点好处都没有。”
雷蕾应道:“不,这件事情没有过去,我要把他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