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命韵 > 第三十七章 机会可遇不可求

第三十七章 机会可遇不可求(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李德民知道,与其说,这些年轻人的兴奋和期望是针对奥巴马的,到不如说,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拥有青春的自豪和期望……

尽管罗雅琴对星座预测学说得头头是道,但李德民还是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不敢苟同。因为在李德民的心里,这些东西纯粹是在瞎扯蛋——如果有一种科学能准确地预知人生的未来,那其实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德民把报纸递给了罗雅琴,调侃了一句:

“呃,小罗,你是不是也在用星座预测自己的男朋友啊?”

罗雅琴的俏脸刷地红透了,扭捏地说:

一方面,人往高处走的思维定势,使得他们对于未来的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质量追求。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支撑这种追求的资源又明显不足。因为此时的他们,父母已难凭藉,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又还处在较低的社会层级。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的环境中,以及80前的大学生不仅抢得了先机,而且正处在年轻力壮或者年富力强的阶段,退出职场,尚有一段较长的时日。

因此,80后已经没有了80前遇到的特殊成长机遇期。特别是再也不可能遇上60后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赶上的那场年轻化、知识化的历史大潮。

要知道,在年轻化和知识化这两面旗帜下,60后大学生赶上了大规模政策性接班的历史性机遇,许多人就是凭借一纸文凭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跨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一历史机遇,使得60后大学生的成长期至少缩短了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况且又是决定人生整个前途和命运的十年。可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不可复制,这整整一代人的机遇,也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哎呀,领导……”

李德民哈哈笑着,款款走出了审计部的办公室……

正因为80后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因而他们普遍的成长期注定要比60后和70后长,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的迅速壮大,80后脱颖而出的机遇,会相对较少了,成功的年龄段会普遍滞后,“三十而立”已经成了“三十难立”。

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会让80后普遍感到前程渺茫,心生“生不逢时”的感慨,而且会让他们产生这是因为中国社会仍然存在严重论资排辈观念的错觉。这种错觉,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追求上进的激情。

李德民曾经注意到,当年轻的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分别当选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的一段时间里,公司里的那群80后就处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之中。

他们啧啧称奇的,是这两个人的年龄——四十出头就分别登上了两个世界大国的权力颠峰。也许这些80后在想:这是否意味,或者在昭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呢?

其实,早在美国总统竞选进入白热化的形势后,在这个城市的许多公共场所,李德民就常常见到年轻人扎堆热烈议论奥巴马和奥巴马现象了。他们的脸上泛着红光,目光中流露出紧张的期待,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透着青春的无忌和张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