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心中耸立的灯塔(第2 / 3页)
谭知耕在心里感叹了好一阵,终于回过神来,淡然一笑道:
“哎,小川,我这样说,你能接受吗?”
谭知耕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纪小川,内心的感触非常复杂。
实话说,谭知耕早就注意到了,这几个月来,纪小川确实成熟了不少。他在云滨日报、云滨晚报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有风格清新高雅的散文,中肯而切中时弊的评论,朴实而充满情趣的短篇小说。作品的文风清新活跃、文笔清亮朴实,花哨的文字和牵强的赘言明显少了。
但谭知耕始终保持着一个长者的冷静。因为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青年今后的路还相当漫长。如同一棵小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还要看它能否经受住长期的环境考验。这期间,少不了要经历狂风暴雨、严寒冰冻的日子。但谭知耕也不能不承认,自己越来越喜爱这个青年了,他的正直、敢为、阳光、活泼、敏捷、好学的品性,他的不凡的天赋、横溢的才华、可贵的责任意识,都让他颇为赏识和看重。
多少年来,谭知耕一直在寻觅这样的后来者,就像是一个痴心的相马人,在茫茫原野中寻找千里马。然而,这么多年来,谭知耕有过太多的失望。
虽然沈洁茹的到来,曾经让谭知耕欣喜若狂,她也确实让谭知耕看到了希望。但在谭知耕的心里,仍然感觉有一丝遗憾。这倒并不是因为沈洁茹是个女性,谭知耕的修养,还不至于会庸俗到重男轻女的地步。
“小川啊,你应该知道,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精神最富庶的民族之一。放眼历史,数千年文化的积淀,铸就了厚德载物、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风骨。从古至今,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战火硝烟,乃至于近现代被侵略、被奴役的黑色岁月,中华民族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呐喊,大师与伟人频出,引领整个民族奋起自强。到今天,如果没有这种厚德载物、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
纪小川凝神地看着谭知耕,眼里露出了闪亮的星光。
谭知耕看在眼里,心里感觉轻松了许多,接着说:
“当然,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已经出现了空虚的征兆,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正在折射出功利化的迹象。从超女诞生,到选秀流行;从木子美的下半身写作,到凤姐的自恋式炒作;从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另类,到非房勿扰的现实……在娱乐精神攻陷一切、消费主义席卷社会的环境下,民族的精神信仰,已经到了一个迫切需要拯救的低谷。信仰缺失、价值观被颠覆,已经动摇了很多人努力向上攀登的信念。这一切,都太过凝重了!”谭知耕一气呵成,至此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是处在一种重压之下的艰难释怀。
纪小川怔怔地望着谭知耕,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纪小川默默地从兜里掏出烟盒,递了一支过去。
谭知耕只是觉得,这个女孩长得太鲜艳了,有如一朵含苞怒放的玫瑰,在时下蜂蝶狂舞的时代,她会受到太多的诱惑。这些诱惑,会让她难以守住一份淡定。
如今,令谭知耕感到欣慰的,是又有一个青年在迅速成长之中。对于纪小川的文章,谭知耕确实有一种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
特别是纪小川写的散文和随笔,无论是精神向度,还是审美维度,都呈现出一种可贵的多棱性特质,可以让人从中嗅到安神的芬芳。他的文字,太像美丽的寓言,于清雅中透出叩问生命、直击人性的不俗风骨。
但谭知耕也隐隐地有一丝担忧。他注意到了,尽管生活的阅历让这个青年变得有些涵养了,但谭知耕还是能够感觉到纪小川内心的浮躁和张狂。
这个青年啊,还需要更多的锤炼……
谭知耕伸手接过,点上火,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一大团浓浓的烟雾。过了好一会,谭知耕终于缓过劲来,缓缓地说:
“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明进步,可以绕开博弈的过程,从来没有……”
谭知耕盯着纪小川,夹着烟支的手在空中挥舞了一下,语气不容置疑:
“现在的一些文化现象,我感觉就如同是一群脱缰的野马。这群野马的野性、野劲,都大得很啊!简直是横冲直撞。岂是一个人的力量,或者说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降伏得了的?这群野马扬起的尘土,漫天蔽日,也迷住了许多人的视线。人们也许只看到了万马奔腾的壮观,而一时忽视了这群野马淌过的原野已是一片狼藉。
“但我相信,尘埃落定后,人们就会幡然醒悟。到那时,人们就会下决心拢住野马群了,也一定有办法、有能力拢住这群野马。但尘埃落定,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