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程经阔迷恋农家乐(第3 / 3页)
但是,农村毕竟与城市有差别,农村的孩子,即使飞到了城市里去,跟人家自老辈起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自小吃的就不如人家好,受的教育也没法比。工作上,农村的爹娘只会嘱咐孩子早起床、打扫卫生、长点眼神给领导添水喝,别的什么忙也帮不上。这一套,城市的爹娘自然早就嘱咐过了,除此之外,人家还可以跟孩子探讨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话是这样说,但终归是跳出农门了,这一辈打个基础,下一辈人也就有了上升的台阶。
“千万不敢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期望太高。在城里老老实实当个草根小民就挺好。小烧包程效圣的儿子程秋雨,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也就当个科长拉**倒了,到头了。小烧包嫌不过瘾,整天吹五作六的,明面上说的是他自家的事儿,暗地里在间接地吹嘘儿子,说的跟真的似地,看把他给烧的。”程经阔总结说。
那天,来对换扁豆种子的程经阔,迷恋于程经国的“农家乐”,更是因为看到小新强一大早就在看书学习,引发出了极大的兴趣。车子铺也不去了,老婆子在家等着他拿回种子种扁豆的事也忘了,跟程经国拉了一大盘子呱。后来,要不是老婆子打发孙子接连呼了他三遍,他还不抬屁股。
“以农为本”的程经国,虽然受到程经阔的赏识,但手头的钱老也不活泛,坐在车子铺里抽烟拉呱儿时,伸空手接人家烟的时候多,递出去给别人烟的时候少,继程喜洋之后,也赚了个“干烟袋”名声。
孩子每学期带回让家长签名的操行评语中,除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之外,也总有一句“学习成绩稳定”。
程远胜以为稳定就好,只是不知成绩有多么好,就问老师。老师解释说,自从上学,总是排名倒数第一,连倒数第二也没考过。
现在时兴赏识教育,老师用那么个赏识法来赏识自己的孩子,程远胜倒是一点也不感到羞愧,竟然当笑话传说。
程经阔对程远胜的心态倒是蛮欣赏的。这个样子了,别太拿着当回事,没有弯弯肚子就别吞弯弯镰,成绩稳定到那么个程度了,伤心难过有什么用呢,现如今都能挣碗饭吃,学习不行,干别的可能还是一把好手呢,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程经阔在批这个批那个的岁月,才知道有文言文这回事。“人家兴衰,只看后来人如何。后来人贤与不肖,未必是天生定,亦在人学与不学尔”。他挺佩服这几句文言文的,背诵不下来,就记在红皮笔记本上,到现在还经常翻看。
这些都不是程经国怕警察的原因。
看到电视上披露,某地农民用某农药做肥料害死人,程经国不相信农药能起到肥料的作用,专门划出一垄葱苗做了实验,结果大葱长得出奇的好。自己不敢吃,扔了怪可惜,拿到集市上卖掉了。
之后,心里一直像揣上了个小兔子,害怕听到哪里死了人的消息。
警车警笛一响,哪能不跑。
五十岁以后“择友看后人”。程经阔断定,程经国这家人家,将来有好时候的。
果不其然。埠子消失以后,村里孩子们考的几乎全是“农业大学工业系”这类大学,人们都说破了风水。只有人家程经国的新强,上了正经大学,毕业以后被外企聘用,不挣月工资挣年薪去了。这是后话。
上学还是有好处的。程经阔老姑家的孙子,同样是山沟里的孩子,人家就考上了大连海关公务员,一点关系门路都没有,笔试合格,面试当场揭盒,就录取了。打铁还得自身硬。
山里人好养鸽子。年轻时枪打的好的程经阔,养鸽子也是一把好手。刚出壳的乳鸽,给它满身涂抹上热豆油,光长肉不长毛。长大了,就只能是肉滚儿滚儿没毛的吃才。尽管它们当中,有可能出几只挺能飞的,飞翔几千里还会按时返回的鸽子比赛冠亚军,但是一旦浑身被涂抹了热豆油,就毫无指望了,指定是没毛的吃才了。
不上学的孩子,跟涂抹了热豆油的乳鸽好有一比,指定飞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