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梨花白枣花黄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剪子沟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剪子沟(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冯家是富人,车马行头自是十分可观。车是“五拐子车”,前面三匹高头大马开路,后面的车辕里驾辕一匹枣红大马,外辕一匹也是枣红色的,备用。车动铃铛响,上路。

路上,遇到大路,就用宽轴柱;走到窄路就换窄轴柱。老冯家的车,有宽窄两套轴柱,这在当时的级别,不亚于如今的法拉利、兰博基尼。

这是后话。

在这以前,这个剪子沟所在的地方,还没有名字,只是有那么几户人家居住。

历史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南征北战,带领十万人马,来到剪子沟。赶上天大旱,周围十几里地以内,就找不到水源,真是人困马乏,口干舌燥。看看天色已晚,安营扎寨的军士们,到处在找水喝。

随着剪子沟的形成,居住在沟边的赵家,日子过得不是那么理想,剪子沟冲刷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赵家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不好。

赵家的人找人来看风水,看风水的人说,都是被剪子“剪”的,剪子能剪布料,也能剪人。

一气之下,赵家就搬了家,远离剪子沟。

姓冯的不信这个邪,继续住在剪子沟旁。

多少辈子过去,人们发现,继续住在剪子沟旁的冯家,日子却越来越好。人家养老母猪一窝生五个,他老冯家就能生十个八个,人家一亩地出产两块谷子,他老冯家就能出产四块五块谷子。六畜兴旺,家业一天一天盛大起来。

赵匡胤在一处低洼地带,看到有一只蛤蟆,从草丛中窜出。看着这只浑身湿漉漉的蛤蟆,赵匡胤灵机一动,命令士兵就在蛤蟆蹦出的这个地方开挖。挖着挖着,就见有细水流出。士兵们都很兴奋,加大力度,继续朝着更深的源头挖下去。

;

从此,人们就传说,剪子沟,别的姓氏住不得,只有老冯家才可以居住。“你能剪,我就能冯(缝)”。原来,裁缝行当,剪和缝是搭档,剪布料的离不开缝衣服的,剪和缝配合,才能做出衣服。

红火的时日,是在清末,沿剪子沟的沟边,老冯家建起了四个堂号,它们分别是永德堂、积善堂、延庆堂和书德堂。

延庆堂的冯振南,经过自己的苦心经营,成为了冯氏家族中的大户,家有良田千顷,牛马成群,妻室几房。

冯振南被当地人们称为“冯大善人”,平日里经常有些接济穷人的善举,四村八乡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多受救济。

冯振南的善行义举传到京里,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为了奖赏他,也为了给天下的富人树个榜样,皇上来了圣旨,邀请冯振南进京去看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