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 > 第二三一章 悄然改变的命运

第二三一章 悄然改变的命运(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老谋深算的李济深想了想建议道:“以安毅所部地强悍战斗力和赫赫威名,放在常州似乎有些可惜,如果可能,本人更愿意看到安毅部开往形势更为复杂、压力也更大的镇江,对面即是孙传芳的前敌指挥部所在地扬州。要是敌军看到令其谈之色变的安毅部进驻镇江,心理压力恐怕更大。

之所以这么建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根据本人对安毅部在数次战役中地表现分析,这小家伙打仗几乎是迅如奔雷,无迹可寻,战前很难判断他的意图和攻击方向,所部能攻能守,意志坚定,战力强横打法独特,非常令人头疼。因此,用好了这枚棋子,所发挥地作用不下于一两个师啊!”

白崇禧随即同意李济深的看法:“任公匠心独到,属下亦建议将安毅所部调往最为艰巨地镇江一线驻防,以安毅部目前高达六千余将士的实力来看,其战斗力不下于一个主力师,说句本不该说地话,属下认为,若是按照现有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来推演,军中没有任何一个师能在安毅部手下讨到半点便宜,更不用提及已被安毅部吓得惶恐不安的孙传芳军各部了。

其次,如今驻扎在苏沪周边的第一军各师情况相当复杂,在纷乱迷茫之中根本没有了信仰和凝聚力,唯有刘经扶的二师各团尚能保持起码的军纪和战斗力,若是让已经成为军中楷模北伐旗帜的安毅部留在昆山一线,终日处于身份繁杂躁动不安的各种团体的包围之下,时间一长就令人担忧了。

与其如此,不如将这把利剑高悬于敌军阵前,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还能避免可能受到的政治影响,从而保持其一直以来拥有的纯洁性,也能使安毅所部将士始终处于战火的锤炼之中。”

此时,蒋中正所面临的难题比我们更大,而且还要时时防备武汉唐生智、张向华(张发奎)等人地强大军事压力,估计很快就会撕破脸皮兵戎相见,没有我们的支持,他寸步难行啊!我们不缺政治声望和军事资本,也不缺人缘和智慧,缺的只是钱罢了,只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运筹得当,未尝不可成就超过洪、杨(太平天国首领)的一番伟业啊!”李宗仁踌躇满志地笑道。

白崇禧目光炯炯霍然站起,哈哈一笑与李宗仁并肩而去。

一小时后,两人乘车来到蒋介石地秘密府邸,立即被恭敬地接引入内,进入二楼的会议室一看,李济深、黄绍已经坐在一起,与蒋总司令高声谈笑。

三人看到李宗仁和白崇禧进来,连忙起身迎接,彼此亲热得犹如兄弟一般。

一阵寒暄过后,缓缓坐下的李宗仁笑着询问蒋介石:“刚才在楼梯上就听到诸位的爽朗笑声,不知有何喜事,让诸位如此开怀?”

蒋介石深感有理,频频点头,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李济深和白崇禧的建议,立即命令一旁的机要秘书陈立夫起草电令,直接将安毅所部调往镇江驻防,同时将驻守镇江的第三师调往昆山,并给予安毅临机处置之权。

蒋介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如此调动之后,安毅部与李宗仁所部的距离突然拉近了数倍,几乎形成犄角比邻而居,初步达到了白崇禧和李宗仁的第一步目的。

蒋介石下达这一命令之后,立即与两广四巨头闭门密商,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命运和历史走向的决定,就在这阴暗与诡秘的背景中陆续出台,一场席卷华夏的血雨腥风即将在上海揭开序幕。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泡书吧!)

蒋介石微微一笑,将茶几上的电报捡起递给李宗仁:

“邻兄请看,这是我们的北伐骁将安毅的请示电文,从一军军部转发过来地,由于报纸铺天盖地的连续宣传,安毅所部的昆山大营已经被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六千余热血青年包围了,其中竟有多达五百余名女青年,都要求加入安毅的模范营。安毅苦劝之下毫无成效,不得不急电请求二师和一军军部解围,一军军部认为可借机成立一支北伐军学生军团,但考虑到安毅所部肩负着时刻监视江北之敌的重任,无法兼顾其他杂务,只能电呈上来请求批示。

刚才任公说,邻兄的夫人就组织了一支北伐女子工作队,开风气之先效果显著,所以可以考虑让安毅放手而为,也成立一支女子救护队什么的,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但是季宽兄说,如果安毅的独立团真成立了女子救护队,恐怕治疗室里就人满为患了,哈哈!”

李宗仁心中一动,莞尔笑道:“总司令,我觉得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北伐青年军团,单是其政治影响力就难以估量,要是安毅团重任在肩无法兼顾此事,尽可组队后直接开到南京整编受训,只不过这样一来,安毅团还是无法专心备战,无数热血青年将会继续蜂拥而至,一心追随,特别是其昆山驻地正好处在繁华地苏沪之间,两地距离昆山仅为数十公里,一日之内即可来回,恐怕我们那位智勇双全、奇谋迭出的小将,也会为此疲于招架的,哈哈!”

“是啊!这个问题相当棘手,屡立战功的安毅和战无不胜的模范营如今已成为了北伐军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青年向往和学习的楷模,如何将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保持下去将非常重要。我本打算在一周后给安毅团补充完毕,即命其开赴常州与北岸孙军保持对峙,向北岸敌军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如今看来不得不提前进行了。”蒋介石显然早有打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