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一章 丧敌魂夺其胆(第1 / 3页)
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偏斗的座位下面,有一个全密封空间,用意存放备用汽油,因此这种三轮摩托车的续航能力,远远地过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
人们纷纷上前争抢,抢到后眉开眼笑,或是低头看充满喜庆色彩的红色海报,或是扬着鲜艳的旗子,附和着改编自《精忠报国》、可持续进行演奏的雄壮军乐,现场一片热烈,看得参与围观的白人、黑人和印度红头阿三,惊讶不已。
安家军维持秩序的官兵,友好地看着民众抢夺海报和红色旗子,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惊险动作,有个战士看到一个四五岁大的孩被人群推倒,连忙上前抱起来,拿出裤包里早已准备好的糖果,惹来孩一阵欢笑,“叭”的一声在这名战士脸上亲了一下,一位白人记者用手里的照相机,准确地记录下这一幕。
上午十点整,音乐声变得急促起来,节奏明显加快,所有人的心一下子揪紧,全都望向了东北方向。
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吉普车队,出现在闸北区的真如车站前面,这些吉普车,均撤去了皮制棚顶,站在副驾驶位的基层连排指挥员,不断地向街道两边的上海市民挥手示意,吉普车后座左右两边,各坐着三名荷枪实弹的安家军官兵,清一色的冲锋枪加半自动步枪配置,他们一个个面带亲切的笑容,转过头,不停地向街道两边的上海市民点头致意,不过却一丝一毫也未放松警惕,手随时都握着冲锋枪,一旦有捣乱的敌人出现,即毫不犹豫地给予其致命一击。
五十辆军用吉普开过,接下来的便是由大豹子、豹子越野车组成的入城方阵。
天空中一轮红日高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初冬清晨的寒风中,给所有人带来一种明媚的好心情。
二十三日凌晨,浦东一线和日租界的残余日军,突然在英美法等队和本国舰艇的接应下,悉数退入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同时,海军第三舰队,全部降下了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海军太阳旗,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驶离汇山、高桥、虬江码头,进入英美法等国在黄浦江租界区所拥有的军用港口。
安家军兵不血刃,于二十三日晨,,一举收复了整个浦东地区,占领了日军赖以登6的外高桥港、川沙镇以东之白龙港、南汇以东的老港和奉城东南方的东门港,随后又于二十四日顺利接收苏州河以北的日租界区防务,并通过遍布淞沪地区的高音喇叭,对外公开宣布:安家军将于今日十点,在日租界区举行的庆祝上海光复的入城式。
九点半,担任此次仪式警戒任务的顾长风第二十四军一一五旅官兵,全副武装,以急行军的姿态,从闸北华界区的真如车站,沿着苏州河北岸的柏油马路,跑步向日租界前进。部队进入日租界后,一路穿越虬江路、宝山路、四川北路、吴淞路,来到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的大名路口。
这一片街区,算得海租界区最为繁华的区域了,只需要跨上钢架结构、可通行有轨电车的外白渡桥,越过苏州河,对面就是上海最为繁华的外滩和南京路,各国的银行、领事馆、商业机构、各国驻沪海6军司令部等便在沿江道路右手边那密密麻麻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安家军进驻日租界的入城部队,选择从这里路过,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所有的越野车的车窗都被打开,坐在车里的安家军校尉,全部友好地向外面越聚越多的人群招手示意,街道两边的民众,群情激奋,出阵阵响亮的欢呼声。
共计由一百辆大豹子、豹子越野车组成的庞大车队过后,便是安家军的摩托车部队方阵。
领衔整个摩托车部队方阵的,是背着半自动步枪的精锐两轮摩托化步兵,两轮摩托车后座及两边,是护住轮子的反形封闭铁箱,箱子里装载着包括单兵口粮、弹药、急救药品等物资,只要油料能够补充得上,二十四时突袭两百公里也绝无问题。
两轮摩托车两两一排,在街道上缓缓行驶,五百辆两轮摩托车花去一个多时才过完,随后便是三轮摩托车部队。
三轮摩托车由驾驶员和射手组成一个战斗组,三轮摩托车偏斗的前面,架着杀气十足的通用机枪,警告任何想为非作歹的人,是否有勇气能够承受短时间内强大机枪火力的打击。三轮摩托车的后座上,照样安装着一个巨大的箱子,里面放着后勤补助,偏斗后方则放着一个备用车轮。
第一一五旅官兵在交叉路口留下一半兵力,迅沿着过来的街道两边,分散开依次站好,开始维持街道秩序,预防日伪潜伏人员搞破坏,杜绝推攘、踩踏、盗窃等恶**件生,同时方便等下进城部队无阻碍地通过闹市区。
余下的将士,则继续沿着黄浦江河岸马路,跑步前行,穿过汇山码头,进入杨树浦路,然后至公大纱厂,折而向北,经沪江大学,直至昨日收复并入驻的虬江码头,沿路全部留下官兵,进行严密的警戒,。
目前,日租界内外的汇山码头、八字桥、持志大学、引翔港、庙行、江湾、张华浜、吴淞一线,均由二十四军各部控制,整个上海地区的防务,在长江和杭州湾要塞群强大炮火的护翼下,固若金汤。
九点五十五分,雄壮的、由专门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军乐《精忠报国》,从所有的高音喇叭里传出,早已守候在大军经过路线街巷两边的上海市民,人头攒动,翘以盼,争相目睹安家军入城将士的风采。
一辆又一辆打头阵的宣传彩车,安家军部的宣传人员,从彩车的车厢里,不断地向街道两边抛洒安家军部印刷的庆祝上海光复的大幅海报,一杆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红色旗,被撒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