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 / 2页)
贾琏今日回府因未去拜见薛姨妈,没有见到香菱,只知她是薛蟠打死人命抢来的那个丫头,和贾雨村有些瓜葛,且他当真有心痛改前非,也没有追问,只是掩住了自己打算告诉凤姐的事情,吃了一碗茶,忽然有二门上的小厮来报,说老爷在大书房里等他,贾琏问是哪个老爷,房内诸人尽皆诧异,道:“是二老爷。”
和从前一样,荣国府并未提前给黛玉收拾房舍。
贾琏冷哼一声,抬脚出门,径往贾政的外书房梦坡斋走去,却是为了商议省亲一事。
“二爷,说什么傻话呢?我既嫁给了二爷,自然想和二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只怕二爷心里嫌我,只念着别人的好处,有几个钱都贴给混账老婆!”
刘嬷嬷正带人收拾房间,阻止不及,只听黛玉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见凤姐满腔醋意,贾琏心底不自觉地闪过一抹羞愧,道:“咱们两口子,你有不是,我有不对,可谓是半斤八两,其蠢笨程度也是旗鼓相当。凤儿,我若痛改前非,只守着你一个人,你可愿放下这府里的管家之权,生儿育女过自己的日子?”
宝玉心中品度黛玉,只觉她越发出落得超逸了,忙趁黛玉分送礼物时将北静王所赠之鹡鸰香串珍重取出,转赠给黛玉,笑道:“蓉儿媳妇出殡时遇到北静王爷,北静王爷给我的,乃是圣上亲赐给他之物,我谁都没舍得给,单给妹妹留着。”
贾琏非常舍不得美妾平儿和外头娇娆的相好,奈何李明说他要是真想在荣国府里闯出一条生路,就要修身养性,不要犯了国法。而妻妾之争则是乱家之始,不管如何妻贤妾美,其实心里都恨不得吃了对方,既生怨,必生事,相互陷害无所不用其极,绝对不可能做到同心协力。他细想凤姐和平儿为人,果然人人骂凤姐,人人捧平儿,连自己都觉得平儿比凤姐好。
凤姐心内大吃一惊,忙云不再做此事了。
刘嬷嬷又命雪雁沏了一杯滚滚的红枣茶与黛玉,自进卧室盯着众人收拾。
贾琏点头道:“没做这些事就好,你不知道,我看了律例后可吓坏了。虽说以咱们家的权势,做什么事情都不怕,上下官员谁不给三分薄面?如今又有了娘娘,只怕更加奉承咱们了。可是万一呢?凤儿,我说这话你细想想,外人不敢得罪你我,万一有小人为了老爷的爵位,突然把这些事捅给衙门知道呢?纵使咱们家能保住你我,怕爵位也保不住了。”
这些婆子和小丫头们都是荣国府安排在黛玉房内服侍的,黛玉用熟了不曾将之遣散,她们无人不知宝玉和袭人之事,听刘嬷嬷这么一说,细细一琢磨,都笑了。
说着,贾琏又仔细将自己所得尽数告诉凤姐。
黛玉留了些常看的以及林如海临终列下清单命她必看的书籍在身边,余者皆搬入耳房,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一些纸笔等物分送迎春、探春、惜春和宝钗、宝玉等人。
凤姐瞅着贾琏,目光中满是怀疑,莫说她不信,就是府里其他人也不信。
东厢房共有三间,较正房略低,分别做卧室、小厅和书房,算是十分齐备,却不足以装下林家百年来累积的书籍字画。贾母思忖过后,原想命人将这许多书籍都放在自己正院垂花门前面宝玉的外书房中,那里院落阔朗,房舍清净。黛玉推说日后读书不便,贾母方命凤姐着人清理正房和东厢房相连的三间小耳房,用来盛放黛玉从南边携来的诸般书籍。
贾琏苦笑,说道:“你别不信我,明儿我就把平儿打发出去配人,以示心诚。另外,我还有一件要紧事要与你说。”正欲将自己用林如海给的一万两银子买了田庄一事告诉凤姐,以后每年收取租子,忽然听到外间有人说话,凤姐问是谁,平儿进来说是香菱。
最后贾母安排黛玉仍住在自己院内的东厢房,初次进京的次年春天黛玉便已不在贾母碧纱橱内居住,而是搬到了东厢房,时年七岁。
刘嬷嬷自跟了黛玉,便不曾闲着,她将黛玉身边并荣国府诸事、诸人性情品格打探得清清楚楚,闻声见状,嘱咐房内婆子和小丫头们道:“下回宝二爷再来找姑娘,不许他乱闯姑娘闺房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见到宝二爷来就派人透露给花姑娘知道。”
凤姐听得胆战心惊,原先她只觉贾琏危言耸听,颇有点不以为然,听了贾琏这一番又一番的话,细想想,不由得动摇了。
宝玉已成习惯,倒是不觉得难堪,只得收回,可巧袭人过来说太太找,忙忙告辞。
贾琏看出了几分,说道:“你别不以为然,我一路行来,听林姑父留给我的先生说了不少内宅争斗,有不少人像你一般的傻子,被玩弄于鼓掌之间,最后一无所有。你我处境如此危急,而你我却懵懂不知,可悲可叹!凤儿,我今日再问你一句实话,你想好了回答我,你到底愿意不愿意和我一块儿好好过日子?”
于是,掷而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