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3 / 6页)
说完,他放低了声音,道:“抄家之前,叔叔家就先得到了消息,打发几个下人拉了一车的东西过来要寄存在我们这里,被我拒绝了。”
湘云不及听完,加快脚步往二门走去,寒冬腊月之时,急得满脸是汗,她来时坐的车就在二门,急急忙忙地打道回府,盘算着命人去何人家里打探详情。
凤姐悄悄地道:“妹妹可别跟外人说。我瞧琴妹妹这桩婚事悬得很,梅家若是愿意,外放的消息岂会不告诉薛家?偏生薛家进京后才知道他们外放了。琴妹妹在咱们家住了四五年,梅家两年前回京,没见他们上过门。倒是有一年宝玉在二老爷书房里会客,梅翰林还给了东西,可见和二老爷是有来往的,只是不知怎么不和薛家提婚事。我心里猜测,大约薛家看出了梅家有悔婚之意,才撇下病母赶来京城住在咱们家,想借助咱们家的权势保住琴丫头的婚事。虽说薛家大富,但早有败落之象,宝丫头家尚且有皇商的名儿,在户部挂号领钱粮,琴妹妹家却真真是寻常的商贾之家,梅家发迹成了官宦人家,哪里愿意遵守前诺。”
回到家中,湘云便问葛煦史家是因为什么事抄家的。
黛玉一笑,道:“这样的世道里,男婚女嫁本就是常理。琴妹妹和我是一年生的,比我和三丫头云妹妹都小些,过了年就十八了,距她进京已经有好几年了,我在平安州这两年,她仍未出嫁?我恍惚记得梅翰林家外放三年,早就进京了,两家没说起婚期?”
葛煦叹了一口气,扶着她的肩膀,道:“好几宗罪,一是和甄家来往吃了瓜落儿,二是受到了原先卫伯府的牵连,三是任上亏空,四是欠银不还,最要紧的是和先义忠亲王来往的一件旧案也翻出来了,林林总总十好几条。”
贾母开怀一笑,拉着她细问在葛家的生活,愈加放心了好些,正要问她公公几时回京,忽见翠缕悄悄进来,探头探脑的,问有什么事,翠缕忙上来道:“回老太太,三爷打发人来找奶奶回去,说有急事,请奶奶速回。”
黛玉问是什么笑话,凤姐道:“宝丫头出阁前晒妆,蟠儿媳妇大闹了一场。”
湘云心中一惊,不知葛煦何事焦急如斯,遂向贾母告辞,出了上房就道:“三爷打发谁过来的?说是什么事了没有?”
宝琴初来贾家时,和黛玉亲厚异常,尤其都住在贾母院中,更觉密切,凤姐心中自知,忙岔开道:“有一件笑话妹妹听说了没有?”
翠缕脸上满是惊慌,低声道:“说是朝中忽然下旨,要治两位侯爷的罪。”
提起邢岫烟,难免就提起薛家,凤姐道:“薛大兄弟娶妻,宝丫头出阁,薛蝌和邢大妹妹的好日子就在眼前,接下来就是琴妹妹了。一转眼,姊妹们个个都有人家了。”
湘云满脸泪痕,道:“说来说去,不如说是得罪了人罢?到底有什么罪过,竟到抄家治罪的地步?那卫伯不也只是罢职削爵罚款。”
凤姐称是,她觉得姊妹们个个都好,也盼着她们平安顺遂。
葛煦摇头道:“比之卫伯府,咱们两个叔叔犯的事更厉害些,说是受卫伯府牵连,不如说是叔叔牵连了卫伯府。我亲自央求父亲的几个同年才知道,从前卫伯任上失误就是因叔叔之事所致,具体是为了何事,就打探不出来了。”
黛玉道:“姊妹们相处一场,总该尽些心。”
黛玉叹道:“原是梅翰林背信弃义,偏生琴妹妹受罪,真真叫人不平。”大观园里姊妹们和宝玉行动坐卧不忌讳,宝琴虽然因得贾母喜爱,一直住在贾母那里,但是贾母送灵时她在借助稻香村一些时候,就怕梅翰林等到贾家势败时以此为借口退婚。
湘云霍然转身,死死地盯着翠缕。
凤姐道:“我也这么说。梅家和薛家结亲时,尚不如薛家,薛家有钱,梅翰林当时中了举人,哪怕是金举人,但在金陵那地界,人物风流的才子比比皆是,一个举人算什么?得的财物再多都比不得薛家。既然当时登门求亲,想来两家是门当户对,琴妹妹完全配得过。谁知梅翰林一朝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就翻脸不认人了,也是欺琴妹妹没了父亲,只有个十四五岁的哥哥。可惜了琴妹妹这样的品貌,不知将来如何。”
翠缕含泪继续道:“三爷打发贴身小厮过来,说外头已经沸沸扬扬了,不到晌午时分,许多官兵就冲进保龄侯府和忠靖侯府两处,小厮来时他们已押走了两位侯爷,其他成丁没成丁的爷们也入狱了,太太奶奶们都被锁在后院一处下人房里,有人严加看守。”
黛玉皱眉道:“君子一诺重千金,梅家这样实在叫人看不起。”闲时和卫若兰讨论那些学者对红楼梦的各种揣测,其中就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如今看来,梅家是早就想退婚了,乃因贾家之势犹在,他们就拖着不提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