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2 / 4页)
惜春和那放金童风筝的人正两下收线,闻声望去,果然见到一个喜字风筝逼近,只没响鞭,一阵大风刮过,喜字歪歪斜斜地撞到金童美人,三个绞在一处。
宝玉想着这是惜春放出去的,又后悔先前嘴快道其来历,笑道:“难道世兄不忌讳?别的还罢了,放晦气出去的就没想过谁拾了去拿着顽,偏生你送了来,是我给妹妹的,又顶着晦气的名儿,就该由我做主,不然我妹妹回家非得罗唣我不可。”
一语未了,白鹭先道:“奶奶看,可不就来了一个大红喜字风筝?”
韩奇方将美人风筝交给宝玉,看着宝玉命丫鬟重新换了顶线,就地放出去,他也打发小厮回家把自己的风筝放了,再将那只喜字风筝放在门房,等人来找了给他们。
想起那年做完柳絮词,大家放风筝,探春放一个软翅子大凤凰的风筝也有一个凤凰绞过来,同时还有一个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黛玉将籰子和剪刀一起递给丹鹤,拿着手帕掩口笑道:“若来一个喜字才好呢。”
黛玉一面躲开,一面笑道:“怪我作甚?不是我弄来的金童,也不是我弄来的喜字,不过是赶巧都来了。就是那美人,还是你强求宝玉得来的,你不放美人,怕什么金童、什么喜字。再说,金童玉女的,再来一个喜字,你的姻缘从这风筝上面起也未可知。”
韩奇却是十分洒脱,眉宇间满是坚毅之色,道:“既是背信弃义者,料想家风不正,不值得可惜,此时看清人心,总比日后成为怨偶强些。”虽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退亲都由父母做主,鲜少遵从儿女意愿,但是那女孩子若不同意的话,其父母也难强求,追根究底,终究是她自己愿意退亲,不肯随着自己同甘共苦。
惜春顿足,回身拧她,道:“都怪姐姐这张促狭的嘴,怎么就想起三姐姐那年放风筝的景儿了,若没有姐姐的话,哪里就来一个喜字!”
宝玉听了,极口道是,一面请入书房,一面命人备酒席送上,因见韩奇身后的小厮扛着一个美人风筝,觉得有些眼熟,走近细看正是惜春今儿要了去的那个,不禁脱口问道:“这个风筝才给了我小妹妹,怎么在世兄手里?”
黛玉拍手大笑,道:“真真是趣事说不尽,不知道那三个风筝落在了谁手里。”
宝钗在内院听说韩奇过来,想起韩奇之能,心下甚喜,忙命好生整治酒菜。
黛玉一看,果见一个金童模样的风筝和惜春的美人绞在一起。
韩奇见桌上鱼肉罗列,酒也是上好的惠泉酒,这一桌少说得花三四两银子,道:“我又不是旁人,你自己过活,日子过得不如以往,何苦作此丰盛之景?”
黛玉接了丹鹤拿来的西洋小银剪子剪断自己的风筝线,仰头看鸳鸯渐渐远去,忽听惜春大叫道:“谁这么讨人厌,风筝绞了我的。”
宝玉平常待客,人少时是六道菜,今见满桌,心中一动,立刻明白宝钗的用意了,知她不忘督促自己上进,总想劝自己从军、捐官,之前多次提议自己求卫若兰帮忙,给自己在军中谋个文职,不由得暗暗叹息,这些不能说给韩奇听,就笑道:“你一走就是几年,原该好生款待。我家虽然艰难了些,但没到连酒菜都办不起的地步。”
韩奇一怔,随即道:“今儿家慈催我放晦气,和别人家的两个风筝绞在一起了,因我用的线好,他们的都断了,独我没有,拉下来一看,这美人风筝像是你的手笔,就给你送来。”
三下里乱收线,不知谁的线先断了,紧跟着惜春的也断了,似乎另一个人的风筝线并没有断裂,因为那三个风筝没有乘风归去,而是渐渐落将下去。
宝玉不知韩奇放的是金童,也不知还有个喜字,笑道:“怎么这样巧?落在你手里。”
惜春恨道:“这个风筝来凑什么热闹?”
说完,意欲命人收了再放出去,既是晦气,就该放了,韩奇听说便道:“既然如此,索性等我的那个一起放了。风筝落在我家里,叫我放出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