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5章:说者有心听有意、殊途同归、道是寻常(第2 / 3页)
而这个时候,沈墨也看见宋慈脸上尴尬的表情。就见他笑着对宋慈说道:“惠父该去去你的,你们俩不是一回事儿!”
“我懂我懂!”只见这时的宋慈苦笑着点了点头。
随后就见他一边向着杨妙真摆手,一边说道:“其实要是真论起来,也不能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只见宋慈一边说着,一边忙不迭的退到了远处,免得站在这里继续尴尬。
随后,杨妙真把正在试枪的部将全都喊过来,向大家正式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其实这都是他们在私下里,早已经商量好的了。
此时,杨妙真和沈墨两个人都是心情激荡。此刻他们之间无声的沉默,更胜于万千誓言!
……
而这个时候,宋慈在他们旁边却是略显尴尬。
刚才杨妙真说的这些话里面,有不少可以说是无君无父之言,让宋慈一时之间也有些难以接受。
毕竟他和杨妙真的身份不同,人家杨妙真原本就是山东农户出身,为了乡亲们的活路才揭竿而起。对于所谓的君君臣臣、忠于皇室之类的思想全都说不上。要不然她也不至于造反了。
在这之后,大家自然是按照古代的习惯纳头便拜之后,口称统帅,至此正式成了沈墨手下的部将。
这时候的沈墨才知道,为什么杨妙真她们得到了礼物之后,却不忙向着自己拜谢。
原来这些人早就做好了这个打算,所以他们心里觉得既然自己都成了统帅的下属,那也就不用那么见外了是不是?
所以这一次杨妙真在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之后,在投向沈墨的时候,可谓是义无反顾。
可是宋慈却是截然不同,他是传统的文人士子,自小就是学着“忠孝节悌礼义廉耻”这样的东西长大的。
所以让他一下子放下朝廷正溯,单单去效忠沈墨一个人,宋慈一时间还真有点拉不下这个脸。
不过虽然如此,他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杨妙真的——毕竟人家红袄军,那是一帮金国百姓!
要是说起忠孝之道来,杨妙真要拜也拜不到他大宋皇帝那里。要是以腐儒之见,应该是回到金国去抹脖子自尽,才是正确的做法,也轮不到他宋慈一个大宋人在这里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