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3章:江南豆蔻应正好、猛龙过江、统帅南行(第1 / 3页)
在这间商社刚刚成立的第一天,沈墨就给它调拨了大批的人手。
在这里面的二十个分社社长,每一个全都是沈墨天骄五营中,天机营第一期的亲传弟子。而下面的二百余名骨干力量,也是沈墨让杨延彬精选出来的商学院学生。
这些骨干力量的齐备,基本上使得这间商社一出手,就带上了沈墨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做起事来自然是快速无比,而且精准高效。
与此同时,通州还有大量的培训讲师,和任教经验丰富的夜校老师。
他们在商社从本地招收的员工培训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筹建商社的高峰期,差不多有每时每刻都有数百个培训机构,在大宋境内同时开课。
第2433章:江南豆蔻应正好、猛龙过江、统帅南行
在这期间有沈墨的鼎力相助,使得这间商社推进的速度,简直快得让自己人都乍舌不已。
要说这么大一间商社,涉及到的省级分社就有二十个、下属的机构数百家,人员更是超过了七八万人。
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工作拿出来,对古代商人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可是沈墨营建这间商社的速度,却是快到了让人难以置信!
因为在这其间,沈墨的手里有着很多优势。
他们给新招收的员工讲述商社的运行规则、员工的工作范围和要点。培训商社文化、在这些新员工脑中灌输荣誉感和责任感。
每天超负荷大剂量的课程,还是带薪培训,使得新员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趋于成熟。
在培训完成之际,整个商社上下不但拥有了数万名高素质的基础员工和管理人员。同时讲师们也将其中大量不合格的人选淘汰了出去。
这种集群化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又哪里是宋朝人见过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他早在商社开办之前,就已经让四海商社,将泰山商社用于开办和基建的地点上,那些地块全都买了下来。
就仅此一点,沈墨就不知给崇福侯他们省去了多少功夫。
其次就是有钱好办事了,因为不管是修建仓库还是码头,都是由通州的基建人员带着建设图纸,到当地去雇佣本地人完成的。
这海量的银钱铺下去,建设的速度自然是飞快。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沈墨的手里有着大规模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