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之文豪崛起 > 439【国耻】

439【国耻】(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不同的是,常凯申希望张学良能够坚守锦州,这是东北的最后屏障。只要守住这里,日军就无法完全占领东北。

而张学良呢,他刚开始想要坚守,可渐渐就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因为关东军越打越多,连日本国内都派部队增援了。在根本无法获胜的情况下,张学良转而想要保存实力,干脆把东北全部丢给了日本人——此时东北实质上已经沦陷大半。

周赫煊在关东军攻打锦州时,便没有再继续劝谏了。因为劝也没用,大势已去,日本占领东北已成定局。

即便张学良热血报国,把奉军精锐全部搭上,最多也就拖延几个月时间、增加关东军的伤亡而已——日本国内可以无限制的增兵,因为在关东军围困锦州的一个月以后,日本内阁就被逼得全体辞职,日本军方想干啥就能干啥。

日本这台军国主义机器,已经猛烈的开动起来。

苦等日本内阁解决问题的张学良,终于等来了让他后悔的结果——日本内阁对此不闻不问,默认了关东军的行动。

到10月中旬,关东军基本占领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始集中兵力向辽西大举进攻。不但如此,日本还派出本土部队和朝鲜师团增援,张学良亲自镇守的锦州被团团包围。

张学良这个时候想要抵抗,他已经无力抵抗了。他本以为,就算妥协忍让的策略失败,也完全可以组织力量放攻。却万万没有预料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东北局势便已经不是他能掌控的。

20天,才20天啊黑龙江(哈尔滨还没丢)、吉林尽皆陷落,辽宁也被关东军吞了近半地盘。

如果张学良能够早日调回奉军精锐驻防各地,那关东军的攻势就没那么顺利。10多万的地方守备部队,以及10多万的屯垦部队,看似数量很多,但分摊到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就像漏洞百出的筛子,关东军能够轻易的各个击破。

别说东北,那些发了疯的日本军人,还在天津搞事想占领天津,甚至特么的派兵攻打上海——“一二八事变”。

如果奉军里面没有那么多汉奸,那么关东军的攻势也不会很顺利。这些汉奸带领部队往往成建制的投降日军,让本身兵力微薄的关东军,如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

然而,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

说张学良一抢不发就放弃东北,那是鬼话。张学良还在坚守锦州,他从日本内阁背信弃义的那天起,就丢掉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他还想把东北打回来,可是已经回天乏术。

历史上,张学良在锦州坚守了近三个月。但面对日军的日夜猛攻,面对常凯申勒令坚守的命令,面对顾维钧等诸多老友的劝阻,面对无数部下的请战,张学良最终还是放弃了锦州——他深感大势已去,再打仗也打不赢,只能放弃东北。

总的来说,在“九一八事变”上,张学良和常凯申最开始观点差不多,都希望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在局势迅速恶化以后,他们也都想要反抗坚守,很可惜已经太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