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清平岁月(25)三合一(第1 / 8页)
四爷看李弩:“交情?”
“交情!”李弩一脸的肯定,“他也不是真无父母,只是他的父母在乡下,上面还有五个哥哥,守着百十亩地,日子能过活。他是家里的老六,因着他的叔叔一直没子嗣,才将他过继了出来。他二叔原本是银州县户房帮闲的书吏……”
银州虽是府,但首府所在的银州县也设有县衙。就跟城市里有市政府,也有区政府是一个道理。
相比起本地的学生而言,外县或是州府的,家境就都挺好。
外县能被举荐过来,一定不是最有才的,有才的人那边怕人才被金家连累。所以,举荐来的一定是有点关系有钱家财的。而不奔着科举读书的,哪家是没钱人?
至于州府,情景相似。有些不是家境好,而是家族大,被族里送过来了,族里负责开销。所以,手头也不紧。
而这州府的学生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此人叫路六爻,这才多长时间,这些学生,进进出出,不管贫富,都叫这家伙一声‘六哥’。
珅哥儿觉得很有意思,他比较留意这个人。
清平岁月(25)
金家的学馆, 招收的学生不少,但也紧紧是不少。多是本县的, 近处的比较多, 州府的人就比较少。别的县也有,但这得是那种推荐的生源或是压根就不想走科举的那些学生。毕竟这考童生考秀才, 这得在各自的县考。不在县里混个脸熟, 连县里的县学的教谕你都瞧不上, 那你往后还考不考了。因着有这么一层顾虑, 所以, 来的人就有限的很。也有说蒙童可以在这边读呀。但如今这交通, 去个县城都如同出远门, 去个临县那就是及其遥远的地方, 能供养孩子上私塾就不错了,谁把孩子送那么远去?开销不起呀。
如此,学生就分为了三拨:本县的、外县的、州府的。
这是地域划分。
而地域划分完了, 这又有贫富的划分。
等父亲问起这些学生里有没有得用的,珅哥儿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他是胥吏出身。”他把这人的详细情况跟父亲说道,“……家中父母亡故,无亲眷。在府衙当过差……”
这边话没说话,李弩就插话:“原来是他!他也来了。”
珅哥儿就奇怪:“你认识他。”
李弩点头:“我不光认识……还跟他……有过一些交情。”
嗯?
比如本县的, 其实多为贫寒人家出身的。这里一天保质保量的抄够多少页书,可换一日三餐。餐饭简单,一碗杂粮粥, 一个菜窝窝, 一碟小菜。吃不饱,也饿不死。抄的多了,累计几页可以多换一样吃食。只要勤奋,在这里是饿不着的。
若是旬考成绩好, 还可得奖励。从一两银子,到一吊钱不等。进步的也可获得餐券,拿着餐券领你想吃的吃食。
一时间,好些人都知道,在这里读书,花销可能是最少的。
但相反,这有钱的,日子过的好的便又不一样了。专门有小厨房伺候着,第二天你要吃什么,前一天把餐单放在门口,有专人收起来,第二天单给你做。只要有钱,日子也可过的不差。
因此,分住处的时候,珅哥儿就尽量的叫避开了。尽量按照地域和家庭条件的差异给做了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