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无别 第14节(第3 / 5页)
家境殷实的叶上珠惊讶于伟大的祖国还有如此落后的地方,余之遇关心的则是中医大为何会将教学基地设在此处。这里不仅距离南城很远,路况还如此糟糕,学生来上一次课,未免有些奔波。
喜树告诉她,来上课的师生是坐火车到明江市,明江到临水那段公路路况尚好,大巴接送很方便,车程一小时。可如果他们自驾走明江那条线,就绕远了。
之后他回身指向远处:“那座山叫万花山,经老师确认的,已经有200多种中草药。还有多少没被发现的,就不得而知了。”
相比之下,临近南城市的山上,中草药品种就太少了。采药实践课是中药学专业学生与野生药用植物面对面接触的唯一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实地了解了药用植物的分布及野外生长状况,并对所学的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验证,同时采集到的各类药用标本,以此丰富中医大实验室的教学标本库。这一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肖子校作为中医大药学生的师兄,三年前便开始在这里做道地药材研究了。接受中医大聘请时他提出建议,将此地设为教学基地。而翻新原有教室,以及建新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资金也是他找来的。
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中沾染上绚丽的色彩,无限美丽。近在眼前的英俊男人屈膝在自己面前,手上按揉的动作温柔且不失力量。何来悔意?
余之遇有气无力地说:“难道我的眼神看上去不坚定?”
肖子校抬头,对上她的眼,或许是先前差点吐了的缘故,那眼眸泛着水光,像林间余雨后的一滴,湿漉漉的,清澈见底,足够坚定。
他心中一软,语气也不自觉放缓:“再坚持半小时。”
--------
喜树还说:“老师提前一周过来,后续还要停留一段时间,除了做课前准备和药材研究,还要领当地的孩子们上山认药,他说,从小培养他们对中医药的兴趣,或许能有人因此走出这里。卫生所的大夫知道他是留过学的药学博士,有时也会跟着。”
肖子校在这时和迎他们进校门的男人聊完,走过来为他和余之遇介绍道:“李校长,基地负责人。余之遇,南城大阳网主任记者,此次的随行记者。”
李校长本名李星宇,年近四十,衣着朴素,肤色健康,个子不高,体型偏瘦,戴近视眼镜,一脸斯文,看着不像本地人。问过才知道,他竟是南城人,年轻时来支教后留了下来,一待便是十六年。
余之遇顿时对这位李校长肃然起敬。
肖子校见她精神并未恢复,让她先休息,自己则只洗了把脸,就和李校长谈工作去了。
大G驶入临水县时整三点,离肖子校预判的半小时几乎分秒不差。
临水名义上是个县,实际就是个一眼能望到街尽头的小镇子。沿街有破旧的杂货铺,款式陈旧的服装店,面馆、理发店,卫生所,还有露天摆摊儿的商贩,卖些平常的日用品,偶尔有带车斗的那种农用拖拉机缓慢驶过,无一处不透露出落败的气息,是穷乡僻壤无疑了。
而所谓的中医大教学基地,是座落于镇上,附近几个村唯一的一所小学校。
镇上条件有限,小学校原本只是一个大院,院里是普通的平房隔出来的几间教室。中医大将这里设为教学基地后,才盖了前后两栋小楼,新添了桌椅,并在操场中央设置了升旗台。但相比城市的学校,一切依旧简陋。
但并不妨碍这两栋小楼成为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听喜树说,附近的村民到镇上来的时候,都会到学校周边看看,如同城里人到景点打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