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时代之巅 > 第1173章 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第1173章 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周不器马上想到了什么,面色微变,“走华为模式?找IBM帮忙,打造管理系统?”

这可要命啊!

华为早期过得很滋润,小公司嘛,管理起来很简单。可到了90年代中期,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发现了科研路线在企业管理上的复杂性,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容易出事。然后,就开始向国外拜师。先是找德国,失败了,接下来就去美国找了IBM帮忙。

设计芯片就不行了。

技术封锁,没有参照标准。

搞来搞去大半年,可能是推翻推翻再推翻,在不断地犯错、试错、改错再犯错的过程中,到头来除了一大堆的出错记录,什么也没留下。

要是按传统的KPI考核来激励,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工作。

这就容易出事。

第二天,沈向阳回来了。

很关键。

周不器暂缓了回东北,跟他谈话,“意法半导体的副总裁,真能挖过来?”

沈向阳道:“中科大毕业的,是个华人,叫邓文瀚。”

“华人也很难吧?”

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到处都是科技类的研发型公司。那个时候,国内一穷二白,民间的科技成果几乎为零,随便研发出点什么,都可以大赚一笔。

那个时候,中关村有几百家做技术的公司。

可那个时代太落后了,大部分人都不懂市场、不理解商业MBA、不了解管理的价值,以为做科技研发就是找来一堆技术人才,然后在一起做项目就行了。

八十年代时候还好,国外的高科技公司没进来,大家还能抢地盘赚大钱。等92年画了一个圈之后,时代就变了,国外的科技巨头都进来了,国内搞研发的企业就都死了。

长城转型、浪潮转型、巨人转型、联想转型、方正转型、同方转型、……中兴都开始引进小灵通玩市场了。华为不转型,要不是有任老总的当机立断,差点也死了。

“总要试试,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往往不是技术人才的多少,而是管理技术人才的能力。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能让80分的技术团队创造出100分的技术成果;一个糟糕的管理结构,80分的技术团队可能连10分的技术成果都做不出来。”

周不器有些惊讶,“你不懂吗?”

沈向阳有点无奈,“不是一个方向啊,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管理,我还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做芯片,是另外一个体系。”

前者更容易管理。

可以根据修改的bug数,写下的代码行数,给出的项目结果等方面设计KPI,就有了考核机制。有了机制,就容易带团队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