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就这么干了(第4 / 6页)
华真行:“我还知道你自称几里国首席竹编大师,曾在酒桌上被大家授予‘新联盟最会编’称号,但这些就不用细讲了吧。”
李小阳:“可惜后来集市渐渐就没了,如今回东国,很多地方都没法摆摊了。”
华真行:“摆摊?你这是在城墙里搞自由市场吗,多少摊位能摆六十公里长?假如连墙顶都算上,那就是八十公里!”
李小阳:“墙顶不摆摊,只走路。墙内也不用摆满啊,有多少算多少,这么大空间,估计够用了吧?”
华真行:“谁来摆摊,谁来逛啊?按照规划,掩月镇将来住满了也就十几万人,加上流动人口最多不超过三十万!用得着这么大的路边摊自由市场?”
“当然不仅是掩月镇的居民,而是几里国、欢想特邦乃至全世界的修士,包括全体养元师。”李小阳的这一句话,让华真行愣了几秒钟,也突然明白了对方的脑洞。
“你仔细说说!”
见过带窗户的城墙吗?掩月镇的城墙就带窗户,没有朝城外的,但是朝冲城内的,隔几米就有一扇,而且有三排。从城内望过去,那不就是一栋长的看不见边的三层楼?
但是从城外望过去,那就是城墙,还带着雉碟呢!
城墙不仅有窗户,每隔几百米就有上下的楼梯间以及开向城内的门。
那不是城门,而是从城内走进城墙的门,能从楼梯间走到各层以及城墙顶上,甚至还设计了电梯间、斜坡通道、洗手间。
华真行收到方案就打电话问李小阳:“你这方案有意思啊,修了一条二十公里长的步行街,还是三层的!”
李小阳:“您知道的,我不是村里的孩子……”
华真行:“说重点!”
李小阳:“正在说重点呢,您别打断我。我是在小镇上长大的,我们镇有一片很大的空地,也是十里八乡的集市。
小时候最热闹的事就是赶集,乡亲们都到我家镇子上来赶集。在我的概念里,赶集就是过节,过节就是赶集。
集市上卖啥的都有,有各种平时看不到的好玩意,我还在集市上赚过不少零花钱呢。我从小就会竹编手艺,尤其是正月里的集市,我能编一整套十二生肖的灯笼……”
李小阳笑道:“不是三层是四层,室内三层,室外一层,城墙顶上也相当于步行街。
宽度都是六米,遇到有城门的地方,一、二层就断开了,但第三层、第四层还是全联通的,相当于过门天桥。”
华真行:“先别谈这些细节,你建议修三条二十公里长的室内通道,究竟想干什么用?当住房吧肯定不合适,我能让全城的人都住城墙里吗?
而且我看你设计的就是一条大通道,除了城门,中间没有任何隔断啊!”
李小阳:“是不是还不够宽?其实可以加宽一点,比如墙内通道净宽八米,但我认为六米就够了。靠内窗那边的四米走人,靠外墙那边的两米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