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贵公子 > 第三百八十六章:吾婿有孝心哪

第三百八十六章:吾婿有孝心哪(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武将们则是磨刀霍霍,听闻不少将军,当日饮了不少酒,高兴得要跳起来。

百姓们露出哀愁之色,这太平日子,还没有过够呢!

…………

报纸中关于高句丽的消息,令朝野都不禁为之震动。

许多人已经纷纷开始猜疑,可能要准备打仗了。

在长安的人,对于高句丽可谓是在熟悉不过,但凡是年长一些的人,都有过在隋炀帝时期,三征高丽的记忆。

在他们的印象之中,高句丽就是痛苦和妻离子散和客死异乡的象征。

此前他还担心高句丽人和百济人有什么特殊的造船技艺,可现在看来……其实和大唐一样,不过是菜鸡互啄罢了。

新的船只只要造出来,那么娄师德就还有机会。

当着李世民的面,陈正泰可是做过保证的,这关系着娄师德的前程,也关系着陈家能否下海的未来。

这汪洋之上,有着数不清的财富,只是一方面,限于这个时代造船技术的低下,出海就意味着九死一生,因而那海上获得的巨大利益,却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因而使人对于汪洋大海总是滋生畏惧之心。

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统治者们总是满足于在陆地上凭借着广袤的国土攥取财富,却没有意识到汪洋大海之中有着巨大的金山等待发掘。

那个时候,为了征发大军,官军到处征丁,青壮们甚至被捆绑起来,随即送往那千里之外,有的骑上马,成为战兵,有的则下了海,面对那汪洋大海。更多的人,则成为挑夫,运送粮食和军械。

三征高句丽,朝廷征伐的人力接近两百万之多,几乎天下所有的青壮男子,都不能幸免。

对那时候的人们来说,这高句丽便宛如成了梦魇一般,令人闻之变色。

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太平起来,难道大唐……也要征高句丽了?

文臣们在为钱粮忧心忡忡。

陈正泰收起心神,随即提着笔,大抵将自己想象中的船绘制成了图形,又在旁做了笔记,记录了一些造船的要点。

足足花了一夜时间,绞尽脑汁,方才发现,书斋之外的天色,已是微亮了,自己竟是一宿未睡。

陈福正蜷在角落里打盹,陈正泰叫醒他,将手稿收拾了一下,口里道:“送去研究院,告诉他们,抽调一批骨干,即可去扬州,这去扬州的路上,先将这些东西好好消化,到了扬州,就要预备造船了。告诉他们,一年为期,这船若是造的好,到了年底,给他们发十年薪俸做奖金,可若是这船造的不好,就别回来了,将他们一起打包,送到海外孤岛去,自生自灭吧。”

陈福原本还是迷迷糊糊的,可一听到又是奖金,又是送去孤岛自生自灭,一下子就打起了精神,忙道:“喏。”

接着抱着手稿,一溜烟的跑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