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 第三十九章 血色帝都

第三十九章 血色帝都(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施郓的眼皮轻轻跳了两下,“不杀吗?”

荀太后浑身一震,双足虚软地连退了数步,萧元时忙上前扶住,被她带得一起跌坐了下来。

宫城这边的大局由萧元启亲自坐镇,狄明抽出空隙,赶来京兆府衙查看最新的进展。那两名羽林校尉皆是跟随他多年的旧属,懂得他的心思,见过礼后便先引领他前往厢房。

狄明眸带寒霜,“君上若视臣民为草芥,臣民又何来忠心可言?”

经过一场血洗,又有数日威逼劝诱,厢房内此时还剩了二十来名朝臣不肯就范。一行三人刚迈过门槛,一个花瓶便从里面砸了出来,吏部尚书站在最前方,气势十足地喝骂道:“不用再废话了!叛臣!逆贼!老夫宁死也不与你们为伍!”

荀太后眸色灰淡,涕泪满面,定定地看了一会儿蜷坐于地的皇儿,站起身面向狄明,“你就是因为这个……所以背叛陛下,要为家人寻仇?”

狄明逆光立于门边,静静地看了这群人片刻,突然觉得无话可说,默默转身离开,一直走回到前院大树下方才停了下来,低头沉思良久。

“我知道你心里盼着什么,等着什么,”萧元启放声大笑,仿佛想要掩去内心的虚软,“但你太天真了。皇族宗室、满朝重臣已经被我一网打尽,只需一个退位大典,就连大义名分也会在我手中!一个远在千里之外、早就退出朝局的萧平旌,没有封地,没有兵权,根本就连一兵一卒都没有,他能凭借什么与本王为敌?”

萧元启斜瞥两人一眼,冷笑道:“荀氏一族把持朝纲,残害忠良,败坏我大梁江山。这些年罪行滔滔,你确实该当一死。”

大步离去的萧元启狠狠摔上殿门,四周恢复了一片沉寂,唯有刺耳的声响似乎仍在耳边回荡。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已听政数年的小皇帝心里明白,自己这位谋逆的堂兄刚才所说的话,的的确确不是虚言。

萧元时惊恐地叫着母亲,试图起身去夺她手中的长剑,却被一旁的亭山王伸手抱住。

就算岳银川成功在京城合围之前寻隙逃出,就算他有机会找到萧平旌传出勤王旨意,早已退离金陵朝局的长林王……他到底又能做些什么呢?

狄明冷笑了一声,双眸血红,“……为了所谓你的福分,你母亲可以任由疫病蔓延成灾,完全不在乎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我大梁子民,京城百姓,在贵人们的眼中,居然就是这般命如草芥。一场疫灾……金陵全城病亡近万人,累累白骨,重重冤魂,再多狡辩又有何益?荀氏,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你敢不敢自己站出来,说一句与你无关?”

他的副手施郓迟疑地问道:“将军,这些人怕是劝不动了……到底该怎么处置啊?”

金陵疫灾也才过去数年,殿中人大多还记得当时的惨状,纷纷变色。萧元时用力捂住双耳,绝望地摇着头,“不,不是这样!不是!疫灾仍是夜秦贼人一手炮制,与母后无干……”

“后街有个空院子,把他们都挪进去,记得安排递送食水。”

退而旁观的萧元启挑了挑眉,令人将后方的宗室亭山王拖了过来,从袖中扯出一幅字帛丢在他手上,命他当众将濮阳缨的供词念了一遍。

眼见殿中叛军林立,利刃森寒,前方窗格上也溅满了血污,荀太后心知无望,猛地转身,从旁边一名侍卫手中夺过一把长剑,指向狄明,颤声道:“陛下上承天命,皇位袭自先帝,自登基以来,从未有失德失能之处。尔等逆君为乱,祸败纲常,必为天地所不容。哀家自己的错失,当由哀家一人承担。若我在此赔你一命,从此之后不在君侧,你可愿退兵?”

内心一片灰暗绝望的萧元时还不知道,京城此刻的情况远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带着天子之宝离开的岳银川虽冲出了宫城,但由于巡防营封闭四门,根本未能逃离金陵,一直隐身于佩儿提前租下的民间小院中。而兵变后全城三日清剿,血洗得极为彻底,敢于反抗的府邸已尽数荡平,四处火光熊熊,经夜不熄。

“只要有你这样的母亲,他便不配为君。”

除了已经提早归顺莱阳王的人以外,略有品阶的京职朝臣皆被拘押,扣在原来的京兆府衙大院中,按照萧元启事先的吩咐,一个一个提出来劝说,愿意投诚的暂时住在南院,不识时务的关在厢房,由两名羽林营校尉负责看管,等候着最终的处置。

“陛下当时年幼……他并无过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