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孤注一掷(第1 / 4页)
“可王爷等得起吗?荀白水当然会老朽衰弱,但贵国陛下岂能永远都不长进?退一万步来说,眼下明显是已经有人盯上了王爷,就算您真的想要从此安静下来,只怕也未必能够如愿啊。”
“末将明白。”岳银川沉到谷底的心情顿时又扬了起来,眸中重现希冀之色,“但如果无人追查,真相又岂会从天而降?东境十州军民,多少冤魂亡于战火之中。除了首辅大人,现在谁还可能给他们一个公道呢?”
她说这些话的意图并不难猜,萧元启也不想多绕圈子,倾身向前盯住她的眼睛,直接问道:“夫人无须暗示,国主若有什么提议,还请明讲。”
“不过话又说回来,东海这场战事对于陛下,对于我大梁国运,影响实在过于深远……”荀白水扶着茶案再次坐下,话锋随即一转,“老夫身为内阁首辅,职责在身,即便只有一丝疑虑,也不想轻易放过。眼下的难处是这个罪名实在太大,若没有更能站得住脚的东西,即便是老夫,也很难立即发下内阁钧令拘捕莱阳郡王,你明白吗?”
戚夫人显然就等着这句话,双手欢喜地在胸前一合,笑道:“既然王爷与国主曾经合作愉快,那咱们不妨再来一次交易如何?”
萧元启负手立于室内,表情冷淡,“以后夫人不要再随随便便登门,就算是本王的吉运了。”
按照以往的习惯,何成等部属都留在院内守望,戚夫人独自进屋来到内间,掀开面纱后便是嫣然一笑,蹲身行礼,“参见王爷。恭祝王爷大业顺遂,新春吉运。”
戚夫人毫不在意他的嘲讽语气,依旧面似春风,“我们国主是关心王爷,这才派我前来金陵。从那天晚上何府出的事情来看,国主也并没有料错,不是吗?”
初四下午,也就是岳银川前往荀府的第二天,何成再次行踪隐秘地出了统领府,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兜转了一个多时辰,陆续与数个头罩轻纱的妇人碰面,最终也没有引出任何暗中窥视的行迹。不过他这一次的行动并不全是假的,在确定无人跟踪之后,真正的戚夫人悄然出现,被他接引上一辆普通马车,从莱阳府最偏僻的北角门驶入,再由两名等待已久的府内亲卫引领护送,径直前往北院书房。
何宅被人夜闯,暗查到现在都没有线索,萧元启的确是备感烦心,冷哼了一声,回身坐下。
举报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岳银川事先当然也反复考虑过,可目前的这个走向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令他短时间内无言反驳,心底已经开始觉得有些绝望。
萧元启心头剧颤,面上却声色未动,淡淡道:“再来一次交易?不知国主又想找我要什么了?”
“朝野公认,莱阳王是东海之战最大的功臣,曾得陛下明旨嘉奖,邸报四方。他和当年的墨淄侯之间,更是有解不开的一份血仇。”荀白水将手中的袖衫丢在桌案上,长叹一声,“……你指控了一个天大的罪名,依凭的却只是婢女之言和这半幅残衫。老夫问你,如果何成抵死不认,朝廷和陛下应该如何收场?”
“这一次可要简单许多。”戚夫人清脆地笑了两声,“只是想请王爷把我的一个人安插进工部,让他有机会到存档的库房里去,寻找一份许多年前的旧稿罢了。”
荀白水特意叮嘱不要再动何成,的确是一个及时老到的建议。自那晚私宅被闯的风波之后,不仅是何成自己提高了警觉性,萧元启也以他为饵安排下几个陷阱,想要诱引暗中窥探的人露出行迹。若按岳银川原来的想法,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踩了进去,丧失掉他目前身在暗处的最大优势。
“王爷得胜回京,看似赫赫扬扬,门楣光鲜,但实际上,这朝堂中枢的权柄,你究竟能染指几分?”最懂识人脸色的戚夫人轻抚着鬓边珠钗,竟好像完全没看出他的不悦,“荀白水把控京城这些年,他的能力如何王爷比我更清楚。无论你再怎么安插人手、缔结盟友、收纳羽翼,只要金陵周边出现任何波动或异常,王爷恐怕还是很难瞒过他的眼睛,真正抢到先机吧?”
他不仅肯认真加以考虑,言语中还透露出准备深查的意思,这已是岳银川能盼到的最好结果,当下喜出望外,抬手齐额,肃然行下了一个大礼,“末将遵命,多谢首辅大人为我东境军民做主。”
萧元启冷冷道:“当下如此,并不代表以后永远如此。”
这两句话说得极是悲怆,荀白水的神色更加松动,语调也柔和了下来,“眼下正是年关,此事处置起来不能急躁。陛下复印开朝之前,老夫必须要好好想一想。你也不能再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如果莱阳王真的身负大罪,只动一个何成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