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知人知面(第1 / 4页)
何成紧张地吞了口唾沫,脸色甚是难看,“王爷,戚夫人突然联络了属下。”
萧元启这些时日表面清闲,但实际上既要暗中联络东湖,又要在京城寻找其他盟友,还得应付荀白水收复淮东的计划,原本就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偏偏礼部沈西以为他肯定对东境将领进京领赏的事情感兴趣,昨日又在朝房内跟他唠唠叨叨聊了很久,害得他回到府中时头昏脑涨,夜里也没有睡好,第二日索性告了假,缩在暖阁里补眠。
萧元启吃了一惊,声音一下子提高,“谁?”
管家立即恭维道:“果然还是王妃雅致!”
早已回到房内继续清扫的阿易闻声飞奔了出来,肃手请安,“见过何统领。真是不巧了,王爷还在内院呢……”
“你看啊,王爷这些日子,明显是在忙着什么事情,吃饭不香,夜里又惊眠。可是他跟王妃说起话呢,还是那么温言细语的,可见是真的有教养。我听说啊,外头好些男人,心情一不好,回家就拿老婆撒气……”
“你快去传个话,就说我有急事要见王爷,请他出来一趟。”
佩儿不解地看向她的小姐妹,“这句话打哪儿冒出来的?”
他是萧元启的第一心腹,阿易根本不敢问他什么事,躬了躬身便飞奔而去。何成烦躁不安地在门边踱了几个来回,口中干渴,一转身迈步走了进去,到茶厅自己抓了只瓷壶,仰头咕嘟咕嘟连喝了几大口冷水,这才心神稍定。
由于她的约束,佩儿进了书房院落后未敢直接进去,而是站在阶下,将正在里头看守的小书童阿易叫了出来,问他看没看见房内有个小白玉碗。
理论上来说,身为王妃的荀安如当然不在这个禁行之列,但她本人显然对于进出夫君书房没有多大兴趣,同时还主动吩咐身边的侍女也要遵行府规,不得太过肆意。
阿易的主责就是清扫房内家具,当然早就看见,听她一问便连连点头,跑进去将小碗拿了出来,笑着递给她,“原该送进去的,倒烦劳姐姐来拿。”
萧元启那年从甘州重返金陵整肃府邸之后,莱阳府的规矩便一直相当严谨。北院书房因为常有秘密客人往来,所以更是戒备重重,除了何成和几个被指定的书童以外,任何人未经莱阳王允准均不得入内,即便主人不在时也是这样。
佩儿蹲身道了谢,匆匆转身向外。
“说起来,咱们姑娘的命还真好,是吧?”
绿藤盘绕的假山石后,佩儿怯生生地探出头来,四处张望了一回。何成已在房内,庭院中清静无人,原本是个悄悄离开的时机。但不知道为了什么,或许是亲人惨死后的悲伤难以纾解,或许是郁结于心的疑惑无法再压抑,这一瞬间她就好像鬼使神差一般,既没有清晰的思考,也没有特别的目的,几乎是毫无意识地顺着粉白的院墙,一步步挪进了书房后窗下的冬青丛中,慢慢蜷身,在潮冷的泥地里坐了下来。
话音刚落,旁边厢房里烧的圆肚铜壶正好水开,发出尖锐的啸叫声,两人吓了一跳,飞快地奔进去掀了盖,将水壶提了下来,侧耳听听正房也没动静,这才长长吐了口气,惊魂未定地在炕上坐下来,各自拍拍胸口。
大约一刻钟后,得了通报的萧元启匆匆奔进了院门,先吩咐两名随身亲卫在院外看守,自己示意何成跟进书房内间,低声问道:“到底什么事这么要紧,找我都找到内院来了?”
佩儿叮嘱完管家从前院回来时,敏儿和两个小丫头正从上房里退出来,回头看见她,忙将食指竖在唇边小声道:“别说话,王爷补觉呢,王妃叫咱们不要进去,小心吵着。”
佩儿似乎也回想了起来,抬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瞧我这记性,趁着王爷还在睡,我过去收回来。”
从最北端的书房到主院,中途本应经过原来太夫人的旧院。但府里的人知道王爷的忌讳,向来都不敢接近这个杂草丛生的阴森院落,往返皆是借用前院的一段连廊绕过去。由于这段连廊与前院的人共用,佩儿身为内宅侍女为了不撞见外男,每次都要在垂藤环绕的月亮门边先看一眼,确认廊下空空时方才通行。好在有资格随意走到这里的人毕竟不多,她以前张望过多回,次次都是杳无人迹,所以这回也只是随意瞟了一眼,正要提裙走出,突然一惊,又慌乱地退回了藤蔓后头。
“哦,你走之后我才想起来,咱们瞎找什么啊,那个玉碗应该是在王爷的书房里,昨天不是送了枣汤过去吗?”
只见连廊折向前院的转角处,何成一身统领官服,正大步走了过来,远远看不清表情,只觉得他步履极为匆忙。走进庭院之后,何成四望没有亲卫们的人影,心知萧元启肯定不在,扬眉叫了一声:“来人!”
“你可真是越来越爱讲闲话了……”佩儿笑着将铜壶放好,忽然又想起一件事,问道,“早上咱们找的那个羊脂玉的小碗,你可找着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