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礼(第1 / 3页)
高弘图摇头,事实确如他所言,淮西之地现于大明好比鸡肋,因为顺军真要南渡的话完全可以走扬州,而不必大费周章经淮西之地。
如今淮西之地虽有马士英、卢九德节制的五万兵马,但地方实在贫瘠,钱粮完全靠南都拨给,又处于顺军几面威胁之下,不如尽弃将淮西兵撤回,否则便如当年辽东一般,又是一个无底洞。
最终,在大学士苏观生等力谏之下,终是以国主相称,为大明朝争得一丝体面。
苏州那边,得知朝廷正式组建北使团,愿同大顺议和后,康王孙武进立即让苏松巡抚祁彪佳调拨十万石粮食,经镇江总兵张天禄、水师总兵郑鸿魁之手运到江北瓜洲渡,此举无疑是向江北方面表明明朝真心议和态度。
使团出发前,弘光召见内阁朝臣,问重臣如何和议。
朝臣大多言以现在双方分界为线,两国就此罢兵,这也是对明朝最有利的局面。
首辅王铎认为必要时可将史可法、阿济格收复的河南七城交还顺军,但是务必要让顺军退出四川。
皇帝不差饿兵。
兵马未动,钱粮先行,乃自古定律。
淮西贫瘠、荆襄糜烂、云贵两广太远、江南赋税重地又无一文可输,福建那边郑芝龙又隐有降贼之意,实在无法凑齐北伐钱粮的弘光帝在知道黄道周部自行溃散后,沉默许久,传诏命陈洪范明日陛见。
四月十七日,陈洪范入朝,于朝堂之中大讲议和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并请为北使,愿用身家性命为大明换得喘息之机。
弘光帝深为感动,进陈洪范太子太傅,本意以陈为北使正使,然内阁那边却认为兵部侍郎左懋第堪用。
阁臣姜曰广疑虑顺军已包围重庆,恐怕不会轻易撤兵。
“我看实在不成,可将淮西之地让出。”
阁臣高弘图语出惊人。
此建议遭到大学士苏观生的极力反对,其言守江必守淮,今淮左之地已被顺军占领,若再让出淮右之地,则两淮之地尽失,仅凭长江天险如何能保半壁。
“顺军真要渡江,自瓜洲便可。”
左懋第也没有推辞,上书“以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弘光斟酌之后,下旨命左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以左懋第为正使,陈洪范为副使。另命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为太仆寺少卿,随同使北。
二十一日,由一百二十余人组成的使团正式由南京出发,除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主”的御书外,另携带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
为了朝廷及皇帝的体面,内阁草拟的诏书中称使团前往北京乃是谒陵,祭告先帝。并通谢北主,以酬灭虏文武劳勋。
这一次,弘光朝上下终是不再以贼称顺,也第一次公开表示对大顺消灭宿敌满洲的感谢。
据说,在如何称呼北边大顺隆武皇帝上,弘光同朝臣有过争议。朝臣一致商议用北国主称呼大顺方面,弘光却表示可以帝号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