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5 / 6页)
县令看见屋里的改变,夸道:“还是少年人有想法,不像我们,屋子再乱都习以为常,不会费心去收拾。”
主簿也捋着须跟着夸:“我看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西岩先生两位得意弟子在,这小小的屋子瞧着都亮堂起来了。”
西岩先生不是爱应酬的人,这会儿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轮着瞎夸,心中有些不耐。不过他既然已经把两学生塞县衙里,也只能笑着听他们的闭眼吹。
立夏把孟顺拉走,屋内顿时静了下来,盛景意早已习惯与穆钧共处一室,很快便安心地翻看起屋内的文书与簿册来。
小小的县衙,事情却不少,盛景意先看了农事相关,发现这时代的农业始终还是看天吃饭。
江南雨水充沛,淮南东路更是水网密布,很少有干旱的烦恼。可俗话说得好,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边虽鲜少闹旱灾,水灾却十分频繁,无怪乎她哥早前给她们出的题是“如何做好水灾后的赈济工作”。
天灾这东西是很难预测的,盛景意找到了这些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当即把有用的内容都整理出来,准备进一步完善前头自己交到西岩先生手上的赈灾之法。
赈灾这事儿,还是得因地制宜地来,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适用的方案也不一样。
穆钧不晓得自己扫地这一幕都被盛景意惦记上了,他老老实实地把地扫完,与他的书童孟顺合力扫出了满满一畚箕的灰尘和垃圾,又到中庭轮流汲水洗手。
再回到屋里时,整间屋子已经被打扫得窗明几净。期间立夏听到有人在外面吆喝着卖荷花,还跑出去抱了一把荷花回来,寻了个粗陶罐子插在里面。
七月的荷花不值钱,一开就是满池满湖,早上正是荷花最精神的时候,一朵朵开得正盛,闻着更是香气扑鼻,轻松驱散了屋里那股子霉味。
当然,那些随意堆放在木柜上的陈年旧册,打开时还是会掉灰的,味儿也不好闻。
好在它们虽然无人问津,摆放得却还挺有规律,盛景意刚才擦灰时随意抽了几本,便确定了每个书架摆着的都是什么方面的资料。
穆钧也没闲着,他在整理刑狱方面的文书,边看边把它们摆整齐,脑中逐渐充斥了各种大小案子:偷鸡怎么判/邻居恶意打断狗腿怎么判/践踏禾苗怎么判/一女二嫁怎么判/走丢的孩子被找回后怎么判/争吵间咬掉对方一根手指怎么判……看完这一桩桩案子,穆钧简直大开眼界,从来不知道人和人之间能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
两个人都有了方向,顿时沉浸在资料的海洋里。
到傍晚西岩先生与县令、主簿相携而来,见到的便是焕然一新的屋子。
盛景意和穆钧都趁着夕阳的余晖在窗下奋笔疾书,记录着这一天的所得,他们之间还摆着个插着荷花的粗陶罐子。
那罐子是立夏从角落里扒拉出来的,洗洗干净摆在桌上插花,瞧着竟有种古朴的雅意。
县中事务,无非是治安、刑狱、文教、农事、赋税这些方面。
盛景意给穆钧简单介绍了一下资料的分区情况,让他在翻阅和整理资料时要是发现放错位置的文书和册子记得放回对应区域去。
穆钧点头。
立夏见没自己什么事,便拉起孟顺到外头候命,还兴致勃勃地掏出本随身小册子说:“公子他们有正事要办,我教你识字吧?你是当书童的,总得把字认全才行!我们公子每天都会给我们布置功课呢!”
孟顺听了,眼底掠过一丝羡慕,接着便老老实实向立夏道谢,跟着立夏认起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