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4章 防范雾天(第1 / 2页)
抱这种观念的吴国人,说真的,还不在少数,所以在吴人的眼里,对蜀国是极尽鄙视,那怕他们和魏国是你死我活的存在,但对于魏国,还是抱着一种仰视的态度,对待盟友蜀国,却未必是那么友好了。
所以这次吴国灭亡陆抗被迫降蜀,走曲线救国的路子,但对于大部分的吴兵吴将来说,他们可不知道陆抗的真实想法,降蜀反倒让他们有一种屈辱的感觉。
这样的负面情绪在军中蔓延,对蜀军这次的整合有着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三军用命,将帅同心,这才是打胜仗的基础。
但这也仅仅只是基础而已,决定战斗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主将的谋略、士气和军心、后勤补给是否到位、天时地利的借用等等,只有各方面的因素能综合地利用起来,才有获胜的机会。
但其他条件具备的话,唯独没有凝聚力的话,却是注定要的败仗,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在各怀鬼胎一盘散沙的情况下,还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如果这样的军队真得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打胜仗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对手比你更滥。
但司马伦很清楚,魏军可不是一支军心涣散的军队,他们纪律严明,军容齐整,上下一心,令行禁止,也就是说,魏军是一支凝聚力极强的军队,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催城拔寨,所向披靡,这样的军队,他们已经横扫了大半个天下,司马伦想要战胜他们,何其之难啊!
打铁需得本身硬,想要战胜或者是不输给强大的魏军,司马伦就必须要提高自己麾下的军队的战斗力,只有将战斗力提升起来,他才有与魏军抗衡的资本,光凭着猇亭险要的地势,还是不足以战胜魏军的。
好在姜维在调派兵力的时候,便没有将各部人马之间打乱进行重组,各部人马之间,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相对编制的,司马伦麾下的两万人,就没有进行任何的拆分,还是维持着原有的编制。
至于多出来的一万人,则是宁随带队时原有的驻守猇亭的人马,这部分人相对来说比较杂,有益州军也有荆州军,不过占据大头的,还是益州军,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数量,来自荆州军方面人数,只占了不到三成,基本上都是原先西陵的守军。
吴军的数量不占多数,这对司马伦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否则的话,整合这支军队,司马伦至少还是需要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的,尽管陆抗的表态相当的明确,但并不是所有的吴军都会坦然地接受这件事,许多人还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的。
要知道,这些年来吴蜀虽然是同盟关系,但在吴国人的眼中,他们多少还是看不起实力弱小的蜀国,许多吴人甚至认为,蜀国一直没有被魏国所灭,其实是沾了吴国的光,如果没有吴国的辟护,蜀国这么一个弱小的国家,早就灭亡在魏国的铁骑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