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秋风起,膏蟹肥(第2 / 3页)
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承包渔场呢,单是峡湾渔村,就有二三十家。沿海加起来不得了!天天出海打渔,又没个禁渔期(这年代还没施行),难保不害一些鱼类绝种。
“那让哥跟您一块儿去,渔场那边可以雇人看的嘛。”徐随珠思考后说,“正好,兜兜爸雇了一批退役队员,从他们当中挑两个安排到渔场帮忙,一个负责看管、一个负责送货。这样,你和哥平时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抽不开身。另外再雇几个到船上帮忙,长途迢迢,人多底气足。”
这年头出海打鱼的渔船,配备船员不像后世条条框框的要求必须满足——得有水手证或是机工证一类的准许船上务工的海员证;得先进行为期三五个月的业务培训。这年头只要不晕船、人可靠,就能上船帮忙。
林国栋正为渔场的事犯愁呢。
渔场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但活也一天比一天多,儿子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可雇人吧,担心雇到个像李金这样吃里扒外或是心存异心的,是以迟迟未定。
陆大佬仰面躺在硬板床上,摸了摸受伤的部位,有点嫌弃自己:特么这么多食补、药补下去,恢复还这么慢,否则就能陪孩子妈出海去了……
那厢,徐随珠和她姑父一起,驾着多便利渔船,直奔渔货相对多些的外围海域。
林国栋和侄女商量着:“国庆后,我想跑趟远海,一次性多捕点。一来你结婚办喜酒需要,二来,那几天家里客人多,我和你姑商量着打算停几天,可又担心饭店那边供应不上。”
“去远海大概需要几天?”
“起码得要个十天半个月吧。”林国栋以前在渔场上班时,跟着远洋渔船跑过几趟远海,“更远的来回一个月都不一定打得住。不过我十天左右应该能回来,这渔船速度快。”
没想到侄女给他了个惊喜。
“阿骁选的人,我笃定放心。”
徐随珠扯扯嘴角,有些吃味:姑姑一家,除表哥外,对陆大佬似乎有种盲目的崇拜心理。只要是他选的,就一定是好的;只要是他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连她都往后靠了。
而且一半是给侄女结婚办喜宴用的,即便中途遇上恶劣天气耽搁了,后续也要加足马力赶回来。
定好的喜日子哪能迟到呢?光他一个人也就算了,十几桌喜宴需要的海鲜还在他船上呢。肯定得赶在喜日子之前回来啊。
徐随珠想到多便利渔船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靠谱的,便没反对。
既然靠海谋生,偶尔跑跑远海也是有必要的。
总在近海捕捞,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渔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