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字,勉强算三更吧,大家晚安(第3 / 8页)
这些旧衣服都是从垃圾场收来的,交人洗干净晾干后再送进捐衣箱。
单这一项支出就要花几百块。
其次尖顶屋檐也是为了防目。
箱子是两扇门,没有锁。
祝玉燕特意指着没有锁的门再三向记者们宣布这是为了“自由取用”。
她说:“慈善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要尽量为受到帮助的人考虑。有很多人只是受到了一时的穷困,这并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懒惰无能,可能只是因为一个意外才会导致他需要受人帮助。他们在伸手向人时可能会感到羞耻,我们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的心理压力才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捐者将衣服放进箱子里,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取用,而不必面对任何人。善良的人把衣服放进这个箱子以后就知道这些衣服会帮助别人,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工作;而受到捐助的人日后有了余力,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不必有人对此感到抱歉,所有人的善良都在这个箱子里得到了完成与升华。”
她的这番话收到了在场围观者的热烈掌声!
当以后她需要施药施粮的时候,再去临时通知百姓们哪些地方可以领药领食物就太晚了,现在就把这些慈善点的地点贯输进人们的心里,那么当日后她要施药施粮了,只需要登一个广告,或者在街上宣传一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考虑到日后需要施药施粮,她把地点选在交通比较便利,周围比较空旷的地方。
第一次,她只先设立一个这样的慈善点看看效果。
于是,在一个大晴天,记者再次纷纷赶到一个已经关门的小学门口。
苏纯钧再次和一个一人高的箱子站在一起合影,在闪光灯中露出八颗牙来微笑。
——围观并鼓掌一人一毛钱。
负责找人的两个听差和两个婆子都站在一旁记下所有好好鼓掌的人,一会儿要发钱给他们,看谁敢偷懒!
祝玉燕表完自己的功,开始给苏先生戴高帽,她笑眯眯的说:“这都是在苏老师的支持下,我才能取得这样微小的成绩。”
苏先生就再次上台,贡献自己给记者们再拍一轮照。
为了让捐衣箱有个红红火火的开头,在登上报纸后,祝玉燕每天都让听差和婆子去那里塞衣服。
等记者们拍够了照片,再到另一边的讲台上由祝玉燕亲自向各位记者解释这个捐衣箱是怎么回事。
捐衣箱本身很简单。下面四根腿,上面一个箱子,箱子顶上是一个尖顶屋檐,乍一看挺像日本的小神社的放大版。
平田佳子就觉得很像。
但祝玉燕这么设计是有原因的,并不全是受漫画影响的结果。
首先,箱子下面四根腿是为了离地,避免因为雨季与潮湿让箱子里的衣服受潮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