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死在火星上 >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1]陶江,曹云峰,丁萌,庄丽葵,张洲宇,钟佩仪.一种用于火星地形匹配的撞击坑特征选择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34(09):82-86+91.

[1]朱岩,白云飞,王连国,沈卫华,张宝明,王蔚,周盛雨,杜庆国,陈春红.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有效载荷总体设计[J].深空探测学报,2017,4(06):510-514+534.

[1]邓剑峰,高艾,崔平远.基于改进多模型的火星大气进入自适应估计方法[J].深空探测学报,2017,4(06):535-543+551.

[1]林扬皓,赵剡,吴发林.火星探测器轨道偏差传播分析[J].空间电子技术,2017,14(05):41-46.

[1]吕世增,张磊,韩潇.基于真空引射驱动的火星尘暴发生装置气动结构设计[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37(10):963-967.

[1]李毛毛.考虑控制约束和不确定性的火星最优进入制导[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7,43(05):7-13.

[1]郭璠,李群智,饶炜,孙泽洲.“火星科学实验室”的EDL试验验证技术及启示[J].航天器工程,2018,27(02):104-113.

[1]吴兆朋.火星大气潮汐和边界层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1]张霞,吴兴,林红磊,王楠.火星Eberswalde撞击坑三角洲矿物丰度反演[J].遥感学报,2018,22(02):304-312.

[1]周凡琨,张晓林,李赞.火星-地球中继通信链路预算分析[J].遥测遥控,2018,39(02):48-56.

[1]鲁媛媛,荣伟,吴世通.“火星探路者”舱伞系统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8,38(02):63-70.

[1]祝佳芳,王新龙,李群生,车欢.火星探测器捕获段自主导航模型选择与精度分析[J].航空兵器,2017(05):18-24.

[1]张海燕.火星辐射环境探测最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三)——专题84: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专题85:太阳活动及其空间天气效应[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3.

[1]贾阳,刘振春,崔尚文.火星宜居化技术验证设想[J].国际太空,2017(09):52-57.

[1]彭玉明.基于充气可分离式探测器的火星气动捕获制导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中国力学学会,2017:1.

[1]孔维刚,郑绵平.火星盐类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35(17):84-87.

[1]邓剑峰,于正湜.模型参数扰动下的火星大气进入鲁棒状态估计方法[J].宇航学报,2018,39(02):184-194.

[1]邸凯昌,刘斌,刘召芹.火星遥感制图技术回顾与展望[J].航天器工程,2018,27(01):10-24.

[1]耿光有,王珏,宋强,张志国,王建明.世界典型火星探测发射轨道及窗口拓展分析(英文)[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8(01):18-23+31.

[1]杨玉峰,秦建华,王昭雷.火星沙尘气溶胶对激光传输特性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8,47(03):221-226.

[1]李小萍,霍恩来,范明意.火星次表层探测雷达信号分析与处理[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7,15(06):617-622+629.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