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2 / 3页)
把外朝的瘪三们都算上,整个朝会中,只有尉迟日天在那里琢磨着,辽东只要开战,杜家能从中捞多少。
唐军将领中,直接从怀远工坊受益的,只有三人。一是张公谨,二是李思摩,最后就是尉迟恭。
李思摩如今手底下的火头军,好用的很,煎饼铁板加锅底,两把菜刀在手,简直天下无敌。
然后高建武过来装逼,老董事长李渊当时就琢磨,既然现在高句丽有实力又不想发生冲突,不认怂也没关系嘛。
结果当时裴矩带着温彦博,就跟老董事长说,高句丽不认怂称臣,这还得了?大中华地区就只有一个声音:我们的声音
然后裴矩还提醒李渊,以前高句丽那旮旯,是大汉帝国有限公司的分区部门,必须得自古以来啊。你要是不自古以来,人家搞自立门户,周围的附属公司会怎么看?会不会也像搞自立?后患无穷
于是,不管当年温彦博有没有跟着裴矩一起嘴炮,但铁板钉钉的一个事件就是,他和裴矩一起劝说了李渊,坚持高句丽必须认怂称臣。
当然落实这件事情的是李世民,落实的方法也很简单,把突厥牧业公司肢解,公司董事长劼利被摁在牛棚里大力摩擦……
然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军事行动的部署,总得有部队拿出来吧?高句丽又不是什么吐谷浑这等小国,那是正经的地区大国,人口破百万的那种。
张公谨的那点家当,弄契丹人还没问题,把大贺窟哥摁草原上大力摩擦,大贺窟哥还得叫爸爸。但要是和高句丽正面刚,定襄都督府不够看,就算把幽州边兵算上还是不够看。
因为高句丽不是草原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实打实的农耕国家。高句丽人,已经学会了精耕细作,学会了修建城池,而且城池不说是林立,但光在辽东,就有六七个城池。又依靠海岸山势,修建了长城。
高句丽就算只有两万人在边境,唐军作为进攻方,起码要五万大军才有得玩。这还不算后勤,算上后勤的话,以打吐谷浑步卒的消耗来看,民夫二十五万以上是必须的。马骡牛驴这等牲口,只怕要把河南河北都扫一遍。
这笔账稍微算一算,就觉得不科学。再说了,打赢了还好说,天可汗陛下合法性再度加强,大唐的东北地区边境安全得到控制,国防压力骤减,河北的生产可以得到全面恢复。
高建武不想被摩擦,也不想被李董关起来大力爆菊,所以他纠结,并且很苦恼。纠结的是现在认怂会不会让人觉得这有点小人无耻,苦恼的是大唐的新老板看上去就不是很好说话,一看就是吃相很难看的人,万一要是高句丽基业毁在自己手上,他怎么对得起艰苦奋斗的历代祖先?
二十八岁的李董牛逼不解释,当然过了这么多年,三十多岁的李董已经是笑傲江湖。
而高句丽,这时候也有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他叫渊盖苏文,长孙师从高句丽归国之后,渊盖苏文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修长城修防御工事。
总之,渊盖苏文笃定唐朝人肯定会过来摁住国主大力摩擦。
高句丽其实已经时刻准备着,然而长安的正旦大朝会,天王们则是思考的问题要更加深远一些。
然而这些都是意淫,而且都是建立在打赢这个大前提下的意淫。
可是,虽然这是意淫,但却是大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意见,谁要是反驳,谁就不配做大唐人
杜天王玩的溜啊,连一向喜欢较真的大唐第一喷子老魏,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议题落实,是中书省的事情,所以最急的就是中书令温彦博。可他又不能反驳,不仅仅是因为反驳的话会被人攻讦,到时候民间口碑不好看。而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历史遗留问题,让他没办法开口。
武德三年的时候,当时温彦博还在养声望,不过已经是中书侍郎,江湖地位还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