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深挖(第2 / 5页)
这一定是体制问题
体制出了问题,就要问责,问责就要抓负责此事的主官。然后市舶使虞昶就可能被理所当然地撸掉,当然虞昶不会死,他会去将作监或者工部随便哪个狗屁部门划水,然后被人嘲讽自己的爸爸文学水平那么高你却只能做工科狗……
所以,李董那边的福利,属于老张的经营成本之一。
再所以,为了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为了把挖帝国主义墙角的锄头挥的飞快,老张他必须迂回啊。
而迂回的地方,必须是民生问题啊。
其实老张有点不明白,像李勣这种候补天王级大牛,而且是跟李董和李董他爸爸关系都非常复杂的大牛,怎么就会有李震这样的儿子?
本来张德还想吐槽一下的,突然想起了大表哥。顿时觉得还是自己图样。候补天王算啥?这里还有个送妹的天王级儿子呢。
“沂州之地,亦有矿砂。兄长稍安勿躁就是。”
张德安抚了一下有些躁动的李震,然后道,“吾欲在沂州设置玻璃新厂,岐州虽好,然则吐谷浑西突厥不灭,也是枉然。”
沂州的石英砂也是非常丰富,一千五百年后,老张在打酱油的地方。就是隔壁的某个沿海省。然后那个省有全球最大的玻璃厂,再然后,那个玻璃厂用的原物料,都是从沂州这旮旯弄过去的。
作为有良心的帝国主义四有青年,老张看到沭水入海一段数百里河堤没有被加固,心中很是不忍,于是顺便拓宽了一下,疏通了一下,加固了一下。
然后老张在海州又看到东海郁洲远离大陆,沙洲百姓生活艰苦,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感念皇恩,张操之号召义商华润号加固了海底,并且还给东海县修建了一个联通大陆的豪华精装码头,码头能够一次性停靠三五十艘千石大船。
这样的高尚情操,起码得换个三五十年优先使用权吧?
至于将来为什么沭水入海口的船都往登莱开或者南下江南,那都是另外一个故事。
总之,人民群众会记得张大郎的义举,这就足够了。
当然那时候除了铁路运输。还有极为恐怖的海运。而码头就是莱州即墨的胶澳少海,后来就改名叫胶州湾……
一千五百年后当然可以选择走莱州,但这是唐朝。而且是贞观年。没有铁路运输,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张德要把沂州的货拿出去卖到江南或者日本新罗百济。就得通过沭水还有大运河。不过这条路线,也只是把货可以大量地发卖到江南。大运河又不是他家开的,层层关卡且不说,每年定时定量的通勤也先不提,光怎么摆平苏州市舶使就是大问题。
是,没错,虞昶是自己人,虞世南更是照顾的不能再照顾。但问题在于,李董要收拾人,他不讲证据,全靠感觉。
李董觉得自己的收入少了,他就会琢磨,为什么?为什么朕的内帑增长速度相对于去年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