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功德取舍(第1 / 3页)
然而隋唐不是美人希,自商周以来,中土的方式往往是“兴王师”征“不义”。
至于顺便搞点蛮夷的土特产班师回朝……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老子吃你几个瓜,还要给钱?
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征辽,如果财政捉襟见肘,或者说拖后腿的贱人比如那些五姓七望不服帖,搞不好李董作为公司的一把手,还得御驾亲征。然后御驾亲征的路上,还要时刻盯着长安,盯着山东,看一看京城的人有没有蠢蠢欲动,看一看太子有没有想要模仿李建成,看一看山东士族有没有放弃治疗。
让山东士族以及新贵甚至李董自己惊异的是,从贞观一二三年的苦逼日子到贞观五六七八年的花钱如流水,简直像梦幻一样。
唐朝工科生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外朝的现金流不说如何如何的丰腴,但要说支撑一场灭国之战,绰绰有余。
按照李董的估计,就算一次性打掉五百万贯财帛粮秣,这一场局部战争,也是赚的。
以前或许是不赚,但在贞观七年,大量的劳力短缺,使得光奴工贸易,就能从人血里面捞上一二千万贯。连一向低调的武士彟,在靖州之地,也咬咬牙,从苏州进口了三四千三韩奴工。
一个能凑活用的劳力,需要十五年时间来培养。十五年对贵族和皇帝乃至参与到稀奇古怪偷偷摸摸光明正大商贸活动中的各色人等,太久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战争的后果是破坏是毁灭,但其目的却是利益。个人、族群乃至国家,然后再细分起来,就是社会科学的总结和归纳。
超级大国和区域列强之间的战争,要么是********,要么是利益惊人,要么……就是对外输出战争以掩盖内部矛盾。
天可汗一世的三征高丽目的性很明确,如果仅仅是“扬我国威”或者“我杨广牛逼不解释”,高句丽自称“辽东粪土王”已经达成目的。
然而高句丽自建国以来,虽然效仿中土,尽力在摆脱原始部落的影响,却依然是改不掉“猥琐”的本质。如果把一个国家人格化,那么高句丽就像是长安城西那些胡商之间撒泼讹诈的青皮。
倘使老张效仿一千五百年后的美人希,大概也是要弄个“无赖国家”帽子,给高句丽戴一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