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老铁帮个忙(第2 / 3页)
只是对这个时代来说,依旧只是一种努力方向,并不可能真正做到。
《音训初本》的意义,就是迅速地有效地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针对某一个族群,可以直接完成文化洗练。
隋朝不需要,但贞观朝需要。
贞观朝需要扩张,需要原材料,需要人口,需要贵金属,需要市场,需要泄压阀……
战争从来不是目的,战争只是手段,贞观朝的利益在哪里,贞观朝的人就会在哪里,如果贞观朝的人无法和某个地方的人沟通,那么,战争就会在哪里。
“招待张君,老夫也不瞒你,过几日大朝会,老夫希望张君能够从旁应和一二。”
“所为何事?只要权责之内,亮应允亦可。”
话不说满,唐俭这么敞亮的老前辈,他张亮还有什么好说道的?他是皇帝的亲信,但不代表就需要如何死板,应和老唐两句,只要不是事涉某些敏感事件,皇帝看看就算。
“老夫准备大朝会上,提举李婉顺为女侍中,奏请女圣陛下促成女官新制,效仿旧年魏孝文帝故事。”
女官系统自古就有,追溯源流,那就是相当的久远,商周的事情,一直遗传到秦汉,再到南北朝,改改换换,大抵上还是为君王服务。
然而这个帝国如此之庞大如此之强悍,偏偏只有三千多万人口,于是乎,不管中央政府愿不愿意,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口,都是人才,从无例外
北魏孝文帝则是专门设立了新的女官系统,只是这个新制昙花一现,到北周隋朝时,用的还是汉晋旧制。
唐朝历经两朝,迅速攀登帝国巅峰,在震撼普天生灵的同时,体制的变化也因为国势的空前膨胀,不断地去适应如此嚣张霸道的唐朝。
小政府根本无法适应如此空前庞大的帝国,不仅仅是疆域面积,还有人心思想。贞观朝明里暗里的思想碰撞,也不再拘泥于窠臼,比如曹宪的《音训初本》诞生,换作隋朝,根本没有理由去推行,也没有那个需要。
因为隋朝只是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南北对立依旧激烈,内部山头依旧林立,外部压力依旧严峻。沿着“书同文”的轨迹,继续修修补补,已经差不多了。
而贞观朝的剧变,除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之外,新技术新工艺的诞生,缩短了通勤时间,加速了地域之间人口文化交流,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而然新增的受教育人口,就需要“语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