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调 第四十九章(第3 / 3页)
她啊了声:“不说我都忘了,该吃些东西了。”
我犹豫着,看他指间老茧,随口问了一句:“当年邹家生意,你可有插足?”他倒颇为镇定,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小人自幼跟着邹老爷,耳濡目染,也算小有所成。”
满月酒办的热闹,唯独太原王氏一族未有人露面,李隆基也算是会处事,立刻将嗣直送入王妃的院子,由她亲自抚养。冬阳絮絮叨叨,每日都说此事,直说得我头昏脑胀写不下字,才放笔看她:“去要些茶点来。”
自邹家落败,一时涌出不少富贵商贾。我忽然想起,连张易之那样得圣宠的人,都不忘拉拢商贾,甚至引蜀商宋霸子等十数人入宫陪陛下小赌消遣,说是小赌,谁又不清楚这其中的私下交易?
我也终于松了口气,善妒的名声好歹淡化了些。
“我饿了,”我叹了口气,“猜着你也饿了,就想凑在一处吃些东西。”
姨娘说的话,其实早在几日前和我提过。但当着此人的面,总要做的足道一些,我佯装讶然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郡王。”我站在门口叫了他一声,他这才回过头,似是迷惑了一下,旋即站起身,大步走来:“怎么,出什么事了?”我哑然看他,抿唇不说话,他立刻攥了我的腕子,急道:“倒是说啊。”
姨娘继续道:“话说的远了,只是想起邹家不禁唏嘘,世事无常,当年天下首富到如今竟没了几个后人。余下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是念在旧情,带他来见你,帮得到帮不到的,只能由你权衡了。”
进书房时,李隆基正靠在椅子上,两只脚翘着,定定出神。
邹家当年富甲天下,定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与其四处拉拢已富贵的人,倒不如手里握些实在的东西好。念及至此,忽地萌出个心思。
近初夏时,临淄王府终于迎来一桩大喜事,李隆基长子降世,赐名嗣直。刘氏小产始终郁郁,自从再怀上孩子后就整日不出院子,直到嗣直出世才算是喜笑颜开,松了口气。
我复又看了他一眼,略想了想:“姨娘,此事连父王都要避嫌,我只能说试一试。”
我笑着点头,这才认真看他,他立刻就躬身行了个大礼,言简意赅地说了来意。约莫不过是他的小儿子在去年从军,与突厥战事时临阵脱逃,因大胜而免去一死,却是活罪难逃,已判发配。
她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夏至捅了她一下,才算是回过神,忙不迭出去拿了不少精细的点心,泡了壶上好的茶。我看着足够三四人吃的满满几碟子点心,真是哭笑不得,只吩咐她跟我去,让夏至留下收拾笔墨。
待他说完,我已明白姨娘的意思。
我挑眉看她:“不是我吃,是我要去送给郡王吃。”
她知道我与李成器的关系,而此次战事便是挂了皇嗣的名,却由李成器出征,他若能说句话那便是生路。其实这种事,父王也能说得上话,只可惜事关邹家……堂堂首富落得如此田地,期间便宜了多少王公贵胄,如今自然是避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