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永安调 > 永安调 第九章

永安调 第九章(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忽然,有人在外轻叩门,宜平忙开门出去,说了两句话便关了车门。她手中多了个白帕裹着的物事,递给我,道:“是个小太监送来的,说是特制的手膏,可护手防冻。”

“永安郡主,临淄郡王,”婉儿出声,道,“皇上命你二人上前。”我忙和李隆基一道走上前施礼,待起身时,皇上才道:“隆基生于洛阳,可去过国子监?”

我将手炉递给她,接过那帕子打开,是个细巧的银鎏金盒。我怔忡地看着这银盒片刻,才打开,一股玉竹清香扑鼻而来。

我怔忡地看着,脑中勾勒着李隆基的话,竟一时挪不开视线。恰此时皇上忽然站定,看向我这处,婉儿和李成器亦是抬目看我,视线相碰,我才觉失态,忙别过了头。

瞬时,心中溢满了说不出的欢愉,我竟不觉笑了起来。宜平看我如此,不禁傻住,道:“郡主知道是谁送来的?”我盖上了银盒,笑看她:“送的人没说吗?”她不解摇头,道:“我连问了两句,那小太监就是不肯说,匆匆跑掉了。”

我和李隆基被叫上前,也自然只能紧随着,不敢再说闲话。

李成器应了是,皇上又开始大谈去年的殿试。

从刚才的话起,皇上就一直在说着去年的洛阳科举,似乎兴致极高。两人从六学说到诗词歌赋,从去年首次的殿试说到武举科目,李成器均回应的滴水不露,甚得皇上的欢心。婉儿在一侧听着,不时添上两句,亦是偶和我目光交汇,眼中笑意深不可测。

皇上点头,道:“婉儿说得不错,”她笑看向李成器,接着道,“若有机会,带几个没去的弟弟妹妹都去看看洛阳的国子监,去年殿试有不少出自洛阳,这些年也算办的颇有成效。”

约莫走了片刻,虽裹着袍帔,却双手冻得发红,隐隐作痛。

皇上正摇头笑着说了句什么,他微扬了一抹笑意,颔首回话。

我听她这话,更觉自己猜对了。这手膏送得恰是时候,来人又不肯泄露身份,除了他还有谁?

我顺着他的话,下意识看前处。李成器正与皇姑祖母说话,碧青锦袍外,外披着月白袍帔,在那明黄龙袍侧,尽显出七分风流三分淡雅。

皇上的那句吩咐,李隆基倒记得清楚。

我低头细想了想,道:“听说国子监中还有各国朝圣的人,”我看了一眼婉儿,道,“婉儿姐姐曾说,内里能见到些新罗、大食等国的人,皆是习我大周的字,读我大周的书。”

我不住轻搓着两手,终是心不在焉地等到了皇上的一句话,忙随众人告退,回了马车。宜平见我回来,递上紫铜手炉,道:“皇上真是身子好,这大冷天的在水边走,我看那些公主们都冻得脸色发白了。”

皇上颔首,又看我:“永安可听过国子监?”我颔首,道:“永安幼时常听谢先生说,每年进士及第者多自长安和洛阳两监而出,乃是天下学子向往的圣地。”皇上笑着摇头,道:“别学那老学究说话,你还听过些什么?”

我闷闷看她,道:“她们随的远,还能将手收入袖中避寒,我跟在皇姑祖母身侧,只能规规矩矩地任冷风吹着。”我又抱怨了两句,只觉得抱着暖炉的手刺辣的疼。

李隆基恭敬,道:“屡从门外过,尚未有机会入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