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调 第十六章(第2 / 2页)
说话人走上前两步,手搭在栏杆上,轻握住了我的手。
“永安,”皇上举杯,细闻琼花香,“你舅舅千里运琼花,你想出这雅致的琼花茶,倒是相得益彰,”她边说边颔首示意我落座,道,“怎么宫里都让你送遍了,就独忘了蓬莱殿?”
众人起身谢恩,婉儿忙先一步随了上去。
皇上慈祥看他,随意道:“成器,你自幼就喜食鱼,今日宴席上无鱼虾,可会不习惯?”李成器摇头,神色如常道:“皇祖母既已禁止屠杀牲畜及捕捞鱼虾。皇室子嗣自然要先做表率,成器早在月前就不食鱼肉了。”皇上点点头,道:“朕已食素多年,常觉心神越发像二三十岁的清明灵透,你们年纪尚轻,日后总会明白皇祖母的苦心。”李成器忙起身应了。
待到宴开时,皇上忽然朗声道:“朕今日晨起竟觉生了新齿,恰逢九九重阳节,便在今日改年号为长寿吧。”众人忙起身恭贺,齐跪高呼万岁。
我落了座,才接了李隆基的目光,对他眨了眨眼,算是便宜他了。李隆基抿唇笑了笑,低头嗅着茶香,喝了一大口,立刻烫得呲牙裂嘴的。李成器正在一侧静坐,见此状也不禁摇头一笑,却正被皇上唤了一声。
因此事,今日更添了几分喜气,酒过三巡,已是君臣吟诗而对,和乐融融。
婉儿啊了一声,才摇头,道:“我都忘了,你还是初次去芙蓉园,这趟可要好好玩一玩。重阳节不拘皇嗣朝臣之礼,虽不及上元节可彻夜狂欢,但都是无醉无归。”我眨了眨眼,闷闷道:“菊花酒我是没得喝了,只能吃两口重阳糕聊以慰藉。”
若是平日倒也无妨,可一想起上元灯节那句话,我就心头发寒。
正说着欢快时,马车已停了下来。
今日本是皇上为琼花随性设宴,并不宜论朝政。我端着茶杯,只觉烫手,却不敢去看座上人的脸色。皇上信佛礼佛,才会下此禁令,方才推行不过月余就有了诸多弊端,却无人敢说无人敢奏,想必狄仁杰已忍了不少日子,才看准了这个时机。
我下了马车,就已见各位公主郡王在一侧说话,面上难得都带着轻松惬意。远处车马上亦不停走下不少朝中大臣,有青年才俊,亦有老成持重者,不停拱手互道如意吉祥。
皇上点点头,又去与一侧坐着的狄仁杰和武承嗣闲话。
我见婉儿醉笑着陪几个舅舅说话,便顺着楼阁而出,沿着楼梯而下,挑了个僻静处扶栏远望曲江对岸。当真如婉儿所说,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远见簇黄满目,不少人临江而坐,皆是举杯对酌。
皇姑祖母笑笑,喝了口茶,道:“尚医局也说这琼花可清肺解毒,正合春日。”她说完,赞许地看了一眼李隆基,李隆基忙起身道:“皇姑祖母喜欢就好。”
“长寿元年了,”身后人淡声道,“如意年已过去了。”我没有回头,仍旧望着江对岸,此时此刻歌舞正盛,处处欢笑,戒备心也淡了不少。
我起身,笑道:“本是想采来插瓶观赏,正遇上了诸位郡王,”我扫了一眼正经端坐的李隆基道,“是临淄郡王的提议,将采摘的琼花送到各宫处泡茶,也算是如意年的一些小礼。独有这处茶饮严苛,永安怕拿来被皇姑祖母嫌弃。”
“江淮天旱饥荒,百姓临河又不能捕捞鱼虾果腹,饿死者甚多,”狄仁杰敛容,道,“臣斗胆奏请皇上对此地放宽禁令,让百姓得以捕捞过冬食材。”他说的从容,皇上却神色渐沉,没有立刻答话。
恍惚间,那双清润的眸子越过纷扰众人,静静地看着我。
皇上侧头看他,笑道:“说吧。”
我亦是回望着他,忽然记起一年前,我与他也是在菊花开时,于狄仁杰的宴席上真正相识的。正是怔忡时,御驾已至,我收了视线与众人跪地迎驾,皇姑祖母一身明黄龙袍,下了龙辇,面上喜气异常,笑道:“平身吧,与朕一同登楼。”
“皇上,”狄仁杰忽然开口,道,“为这禁令,臣有一事不得不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