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三十六章 蛟龙奇兵(第1 / 4页)
尤其是二位军师,对战局的大致看法,都与自己一致,且让他放下包袱,尽情发挥。你是庞统的话,也会觉得心情舒畅。
心情舒畅有什么用?用处大了,尤其是主帅,会让他在心理上建立起初步的优势。这种优势,对后续的指挥,很是重要。
高顺给叶欢的信件如此,叶欢给叶信的亦是,老父亲对儿子,当然不会只有心理上的,主帅视角,蛟龙军乃是强援。
青州水灾的治理,蛟龙军在其中是居功至伟的,尤其是对百姓的救助。至少数十万百姓,因为蛟龙军的及时,幸免于难。
战功列在一等,叶欢心中早就确定了。他的定边军和其他诸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可以完全为了大汉的百姓战斗。
多年相随的主从,信任总是能在一点一滴之中显露出来。
无需多言,按后世的说话,至少能给你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
这是对叶欢,对天狼的参谋而言,陷阵军统领高将军出言的分量,怕是不在贾郭二位军师之下。他主战,证明此战一定可打。
那就够了,至于风险,战场上,还能有没有风险的事情吗?将军口中的五六日也很简单,双方之间的距离相隔决定的。
站在主位,叶欢也不断开动着脑筋,用的却不是主帅的视角,交给高顺,足够了。他要站在战将的视角,去寻找战机。
灾情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得到了迅速的控制,其中进度,甚至超过了叶欢能想象到的最好情况,也是令他极为自豪的。
定边军不但能打仗,天下无敌,生产也是熟手,如今,让他又看到了优秀的一面。十余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岂能不欣然?
于是乎,才有了蛟龙一军周必所部的调动,从眼下的军情来分析,叶欢觉得,这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一招妙手,恰到好处。
但并非是什么神机妙算,也就是对战场态势的,一种分析。以叶欢自己多年的战阵经验,反正绝不会有打错就是了。
另外一个视角,就是老父亲了。对自己的儿子,身为父亲,谁能没有期待?尤其是眼下的形势,他很有可能一战成名。
相隔千里,的确帮不上什么大忙,但以定边军传递军情的速度,为长子多想几个有效的战术,针对曹操,他还是专业的。
帮不上大忙,只能提意见,战场相隔遥远,只能是这样。有没有作用?不用理论,多年以来,战场上的实战,会告诉你。
广陵之战为例,当庞统下定决心,要歼灭在此的所有曹军之时,是一方主帅的决断!需要极大的魄力与详尽的准备。
这两样,凤雏都不欠缺,但在做出决定之后,心中有所忐忑,却是在所难免。此时,收到贾诩和郭嘉的信件,你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