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六十四章 始料未及(第1 / 3页)
所以不是关羽才有周仓为他扛刀,而是所有的猛将,用的重兵器,都有专门的士卒为主将背着,战时使用,不损耗体力。
一般这样的士卒,都是军中孔武有力之辈。当年胡车儿前来投奔叶欢,就为将军背过一阵凤翅镏金镋,他的力量,不输典韦。
你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士卒,都有和关羽张飞一样的力气,为他们打造兵器,就得兼顾重量与韧性,且样式,越简单越好。
兵刃如此,铠甲的要求就更高,地位也更重要。历朝历代,你在家里舞刀弄剑啥的,还好,你弄套铠甲试试看?
那可是谋反重罪,各朝各代规定不同,但超过十件,一定算。
两千人的战阵,也能称得上堂堂之阵?当你身为虎豹骑或者朴刀手的士卒,看着蛟龙军的军阵出现在眼前时,会这么认为。
前排的士卒,双手持戈,长一丈四尺,比之张飞的丈八蛇矛,还长了三尺两寸,丈八蛇矛,全长也不过一丈零八寸。
按照汉尺,两米五左右,蛟龙军的长戈,有着三米的长度。放在从前,如此长度,只能是对付骑军的长矛,且是震慑作用。
一寸长,一寸强,这句话不假,长兵器在对战之中,是有先手优势的。但这个优势,与距离密切相关,一旦被敌军近身。
那就变成一寸短一寸险了,是以顶尖战将,包括哪些身经百战的士卒,一旦用长兵器作战,把控距离,是必须要做到的。
当年在边疆与乌桓、匈奴、鲜卑皆有大战,异族骑军,对铠甲并不是那么讲究,说到底,还是与战术有很大的关系。
厚重的铠甲,可以加强士卒的防御能力,但灵活程度,肯定会有所降低。定边军之后的百战百胜,也与此有关。
看看蛟龙军前锋士卒,人人装备半身铠甲,且是器物阁精心研制的半身锁链甲,面对步卒的刀枪,弓兵的箭矢,都可防护。
这些铠甲,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叶欢绝不会觉得过分。兼顾防御与轻灵,加上高强的骑射飞射,恰是定边能克异族之因。
同样的骑术,同样的骑射,你打不死我,我却能打得死你。说穿了,这就是定边军克敌制胜之道,越简单,便越朴实。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保持距离优势,发挥长兵器的特点?答案是有的,就是眼前的堂堂之阵,你无法迅速接近敌军。
曹军的长矛有多长?或者说,大汉普遍的长矛有多长?叶欢会告诉你,多半在一丈以内,九尺是标配,丈二就算长了。
道理很简单,技术跟不上,兵器太长,容易断,全部用精铁,重量又上去了,一般人拿不动,勉强拿动,也无法持久。
叶欢的凤翅镏金镋,八十二斤十三两,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三斤,典韦的玄铁双戟,八十斤,丈八蛇矛,七十九斤。
拿着如此重的武器作战,威力的确是大,但对人的负荷,战马的负荷都是极大。所以只有猛将能用,平时都有专人拿。